
手持金属元素分析仪的工作原理说明
发布时间:2025-09-22 13:50 手持金属元素分析仪采用X射线荧光(XRF)分析技术。仪器中的X射线管发射出X射线,照射到被测金属样品上,激发样品中的原子,使其产生特征X射线荧光。探测器接收这些荧光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通过分析电信号的能量和强度,确定样品中所含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其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核心步骤:
一、激发:产生X射线并照射样品
1.仪器内部有一个微型X射线管,通电后会产生一束高能的初级X射线(或称激发源)。
2.这束初级X射线通过仪器前端的窗口照射到待测的金属样品表面。
二、内层电子电离:原子被激发
当高能的初级X射线光子撞击样品中的原子时,会将其内层(通常是K层或L层)的一个电子“轰”出原子,使原子处于一个高能量的不稳定状态(即内层电子缺失,形成“空穴”)。
三、电子跃迁与荧光X射线发射:释放特征信号
1.为了恢复稳定状态,原子外层的电子会向内层的“空穴”跃迁。
2.当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会释放出能量。这部分能量以X射线光子的形式发射出来,这就是X射线荧光(X-ray Fluorescence,XRF)。
3.关键点:这个释放出的X射线光子的能量(或波长)是特定且唯一的,它等于电子跃迁前后两个能级之间的能量差。而这个能量差是由该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的。因此,每种元素都会发射出具有特定能量的荧光X射线,这就像元素的“指纹”。
四、探测与识别:捕捉并分析信号
1.仪器内部装有一个半导体探测器(常用的是硅漂移探测器SDD),用于捕捉从样品表面发射出来的荧光X射线。
2.探测器将接收到的每一个荧光X射线光子的能量转换成一个电信号脉冲,其脉冲高度与光子能量成正比。
五、数据处理与结果显示:生成元素谱图
1.仪器的多道分析器(MCA)对探测器输出的大量脉冲信号进行分类和计数。
2.它将不同能量的脉冲信号分别归类,并统计每种能量信号的数量(即强度)。
六、最终,仪器的处理器会生成一个能谱图(Energy Spectrum):横轴表示X射线的能量(keV),纵轴表示该能量下检测到的X射线数量(计数)。
1.在能谱图上,每种元素都会在特定的能量位置形成一个“峰”(称为特征峰)。
2.通过识别这些峰的位置(确定元素种类),并分析峰的面积或高度(反映元素含量),仪器内置的软件就能计算出样品中包含哪些元素以及它们的相对或绝对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