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资料

氢气发生器的技术原理与分类
发布时间:2025/11/25 13:40:00氢气发生器作为现场制备高纯度氢气的核心设备,其技术本质是通过电化学或化学反应将水或特定原料转化为氢气。根据技术路线,氢气发生器主要分为电解水制氢和化学反应制氢两大类。
电解水制氢是当前主流技术,其原理基于电化学分解反应:在直流电作用下,水(H?O)被分解为氢气(H?)和氧气(O?)。电解槽内填充碱性溶液(如KOH)或质子交换膜(PEM),通过阴阳电极施加电压(1.8~2.5V)驱动反应。阴极(负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阳极(正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气。该技术进一步细分为碱性电解(AE)和质子交换膜电解(PEM)两类:

碱性电解(AE):采用30%~40%浓度的KOH或NaOH溶液作为电解液,阴阳电极为镍基材料,通过多孔隔膜分离氢氧气体。其技术成熟、成本较低,但电解效率较低(能耗4.5~5.5kWh/Nm3 H?),适用于中低流量场景(如实验室小型气相色谱)。
质子交换膜电解(PEM):使用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如Nafion膜)作为电解质和隔膜,膜表面涂覆铂基或铱基催化剂。其效率高(能耗3.8~4.8kWh/Nm3 H?)、响应速度快(秒级启动),且氢气纯度可达99.999%,适用于高灵敏度仪器(如燃料电池测试)。
化学反应制氢作为辅助技术,通过金属氢化物(如NaH、CaH?)与水反应或氨分解(300℃~500℃高温下催化分解为氢气和氮气)生成氢气。此类方法应用较少,多用于便携式小流量供气或特定工业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