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与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7/5/11 15:21:00

 上海千实讯:继共享单车在一些地方风靡以后,共享汽车最近也开始在部分城市出现。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下单租用共享汽车,随叫随走,租车费用甚至比城市出租车的运价还便宜。但驾照被扣满12分,却借用同学账号租到共享汽车,最终发生严重交通事故的事件,警示着相对于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必须防范更高的法律风险。  众所周知,我国对机动车辆采取严格管控措施。要想驾驶机动车辆上路行驶,必须取得相应证照,车辆经过注册登记且购置相应保险,并应遵守交通法规。如果驾驶人有严重交通违章行为,将受到罚款、扣分等行政处罚,要是因此而发生交通事故,将会在责任划分上承担更重的比例。譬如,因酒驾发生交通事故,或者发生事故后逃逸,驾驶人一般会被认定负事故全部责任。  而在车辆租用、借用时,假如车辆所有人对事故的发生具有过错的,将对事故损害承担相应赔偿责任。一般来说,如果车辆所有人明知或应知驾驶人未取得相应证照,饮酒或吸毒,而仍将车辆借给其使用的,就应对事故损害承担赔偿责任。成都的这起事件中,肇事者驾照已被扣满12分,却借用同学账号租到了共享汽车,要是其同学未尽到审慎责任,显然应承担赔偿责任。  虽然目前来看,共享汽车公司的责任并不大,但也警示着风险无处不在。与普通人面对面的借用车辆不同,只要消费者通过APP上传相关证照,再交纳一定押金,就可租用到汽车。这一过程中,极有可能出现账户与实际驾驶人不一致的问题,对此,应该追究账户所有人的责任还是追究共享汽车公司审核不严的责任值得探讨。如果租赁公司被认定有审核不严之失,无疑将承担巨大的赔偿风险。还有一些驾驶人可能驾照被扣或者已被扣满12分,但租赁公司却未必能及时了解该信息,如果审核通过后车辆被租用,租车公司是否应承担责任也是新问题。  日常生活中更常见的则是对交通违章如何处理,共享汽车的租赁时间一般较短,通常只有几个小时。而交通违章信息多数会迟延传递到车辆所有人那里,当租赁公司得知车辆违章后,用车人可能早已换了好几拨。如何确定谁是真正的违章元凶,并要求其为罚款和扣分承担责任也是不易操作的难题。譬如,要是驾驶人自愿的话,其可以持驾照就违章行为交纳罚款并扣除驾照分数,如果不配合,共享汽车公司仅能扣除押金折抵罚款,但对应扣分数却很难要求执法部门强制执行。  简而言之,共享汽车不像共享单车那样简单易行。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障碍和风险,这既需要有效运用技术手段,又需要相关职能部门的鼎力支持。如可适当减轻共享汽车公司的审核责任,只要其尽到基本的审核义务,就不应再为事故承担责任。同时应实现信息共享,让共享汽车公司能及时获取驾驶人的驾照信息和交通违法状况,以便决定是否租赁或提高租赁费用。这样方能减少共享汽车发展过程中的政策和法律风险,降低企业成本。  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中提出了“互联网+高效物流”等十一项重点行动,并从去年7月开始从国家层面部署推进“互联网+高效物流”。随后,国家发改委印发了“互联网+高效物流”的实施意见,提出构建物流信息互联共享体系、提升仓储配送智能化水平、发展高效便捷物流新模式、营造开放供应的物流发展环境等四项主要任务。  转眼间过去了半年多时间,“互联网+高效物流”整体上有了一定进展,如在传统物流体系中不同程度地引入了互联网技术,借用了互联网思维,特别是在无车承运人、智能仓储、智能自提柜和即时配送、多式联运等方面均有所突破,然而距离实现真正“互联网+高效物流”的总体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  主要原因在于:  ,国家倡导的“互联网+高效物流”模式刚刚起步,引导政策尚未完全、有效落地;  第二,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尚未在物流行业形成真正的革命性创新模式,导致行业向高端转型升级既没有新的需求拉动,也没有突破性技术推动;  第三,除民间资本大规模进入快递市场外,其他行业领域的资本总量相对于行业总体需求规模来说,还处于极小比例;  第四,“互联网+”最需要的信息采集和协同能力、大数据共享能力严重不足。  如果按照现行的发展惯性,“互联网+高效物流”的深度融合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仅靠政策推进是难以实现快速落地和迅速发展的,犹如政府主导的有桩公共单车一样。  从2007年到2014年,政府主导的有桩公共单车一直反应平平,未能真正解决公共交通一公里存在的问题;而2015年出现的“互联网+无桩共享单车”模式却获得了民间资本特别是国际投机资本的青睐,呈现出“火山爆发”之势。尽管“互联网+无桩共享单车”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但公共交通一公里的问题得到了系统性的解决,相关负面效应也会在未来政策约束下得到削减。  在实体经济下滑且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性恢复的情况下,“互联网+”成为新经济的催化剂,互联网经济的规模也在逐年飞速发展。而互联网也开始由旧业态向新业态迈进,其根本原因在于,互联网与共享经济的互相催生和互相推进。  物流与共享经济有着天然融合的属性。所谓共享经济,是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是用使用权代替所有权。  目前,Uber和Airbnb的共享经济模式最为引人注目,其本质是将闲置资源与他人共享,属于典型的C2C模式。另外一种就是当下中国流行的共享单车、分时租车等,其共享经济模式是将拥有型的产品改造成为使用型的产品,应该算是较为典型的B2C模式。  在中国市场,C2C模式共享经济往往因为资源及参与人的安全性问题,往往受到较大的市场约束和政策限制,如Airbnb就因个人征信体系不健全和房源不足在中国市场受到冷落,而Uber也因为业务存在道德瑕疵,且与中国的文化和法律存在冲突,转让给了竞争对手滴滴出行。  如果按照出行距离划分,共享单车解决了3公里的问题,滴滴解决了30公里的问题,而20公里到100公里之间,则被分时租车视为自己的机会。据估计,分时租车的市场规模将超过千亿市场。  其实,物流与共享经济本身有许多相类似的属性。从本质上看,物流能够流动的原因就是商品从价格低向价格高的方向流动,由市场需求弱、需求分散的地方向市场需求强、需求聚集的地方流动。  物流的竞争重点是如何做到“重去重回”,即尽可能实现运输及仓储的规模优势和范围优势,尽可能减少无效物流,尽可能在全产业链上配置优化的物流资源。而产业供应链在空间上的物流匹配性差异,必然会呈现闲置资源的合理利用,如构建物流网络、建立行业联盟、重新配置产品制造链等。  在互联网技术及互联网思维支持下,物流体系中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实现闲置资源的共享复用及分时使用。如末端配送仓储和运输中的共同配送仓储、协同配送仓储和集中配送仓储等。在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物流大数据支持下,需要深度挖掘各物流资源的时间与空间闲置能力,从而形成闲置资源复用或资源分时占用的全新高效物流体系。  民间资本是资源配置中活力、最有效率和最有引力的创新工具。尽管2016年民间资本投资低迷,但民间资本却在国内快递市场及共享单车市场表现活跃。一方面,这是由于国内快递市场连续6年40%的收益率增长所致;另一方面,共享单车不到半年就有数十亿元的融资增长,充分说明民间资本投入方向与行业产业经济发展的正相关性。  物流业发展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也是投资的主要方向,“共享经济+民间资本”恰恰可以有效地将物流大数据与资源社会化、组织平台化融为一体,合理利用物联网、车联网和探针计算,实现数据科学、网络科学、空间地理科学和可视化技术与高效物流的精准结合,进而激活“互联网+高效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