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测温仪测量距离和被测目标大小对测量结果准确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5/2/14 9:08:00

测量距离对测量结果准确性的影响


  1. 测量光斑覆盖问题

    • 测量距离过近:红外测温仪发射的测量光斑在近距离时会较小。如果测量距离过近,测量光斑可能无法完全覆盖被测目标,导致只测量了目标的部分区域,从而使测量结果不能代表整个被测目标的真实温度。例如,在测量一个较大的平面物体时,若测量距离过近,测量光斑只覆盖了物体的中心部分,而该部分温度可能与周边不同,就会造成测量结果不准确。

    • 测量距离过远:随着测量距离增加,测量光斑会变大。但当测量距离过远时,虽然光斑能覆盖目标,但由于红外能量在传播过程中会有衰减,导致接收到的红外辐射能量减弱,可能使测量结果偏低。而且,过大的光斑可能会包含周围环境的红外辐射,受到周围非目标物体温度的干扰,同样影响测量准确性。比如在户外测量远处设备温度时,光斑可能会同时采集到设备周围空气或其他物体的红外辐射,导致测量值失真。

  2. 距离系数的匹配

    • 红外测温仪都有一个重要指标 —— 距离系数(D:S),它表示测量距离(D)与测量光斑直径(S)的比值。例如,距离系数为 20:1 的测温仪,在 1 米的测量距离处,测量光斑直径为 5 厘米(100 厘米 ÷20)。在使用红外测温仪时,需要根据被测目标的大小,选择合适距离系数的仪器,并确保在合适的测量距离下进行测量,以保证测量光斑能够完全覆盖被测目标。如果不考虑距离系数,随意选择测量距离,就可能出现上述测量光斑覆盖不完全或受环境干扰的问题,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被测目标大小对测量结果准确性的影响


  1. 小目标测量

    • 无法准确覆盖:当被测目标较小时,如果测量距离不当,测量光斑可能大于被测目标,导致测量结果包含了目标周围环境的温度信息,使测量值偏离目标的真实温度。例如,测量微小的电子元器件温度时,若测量光斑过大,覆盖了元器件周围的电路板部分,由于电路板和元器件的温度可能不同,就会使测量结果不准确。

    • 信号强度问题:较小的被测目标发射的红外辐射能量相对较少,在测量时,红外测温仪接收到的信号较弱。如果仪器的灵敏度不够,可能无法准确检测到目标的真实温度,导致测量结果误差较大。

  2. 大目标测量

    • 温度不均匀性:对于较大的被测目标,其表面温度可能存在不均匀分布的情况。如果测量光斑相对目标过小,只测量了目标上的局部区域,就不能反映整个大目标的平均温度。例如,在测量大面积的加热平板时,平板边缘和中心的温度可能有差异,若测量光斑只覆盖了边缘部分,就会得到与平板整体平均温度不同的测量结果。此时,可能需要在多个位置进行测量,然后通过计算平均值等方式来获取更准确的温度信息。

    • 测量位置选择:在测量大目标时,选择合适的测量位置至关重要。不同位置的温度可能因散热条件、受热源影响程度等因素而不同。例如,在测量大型罐体的温度时,罐体底部和顶部的温度可能存在差异,应根据测量目的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位置进行测量,否则会导致测量结果不能准确反映目标的实际温度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