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详情
-
产品属性
-
相关推荐
在 SNCR 系统中,还原剂(如尿素溶液)与烟气的充分混合是决定脱硝效率(避免局部反应不完全)和控制氨逃逸(防止局部还原剂过量)的核心前提。由于 SNCR 反应依赖高温(850-1100℃)且反应时间极短(仅 0.1-0.5 秒),通过 “雾化质量优化、喷射策略设计、烟气流动调控、参数动态适配” 四大维度协同设计,确保在极短时间内实现还原剂与烟气的均匀接触。以下是具体技术措施:
一、优化还原剂雾化质量:从 “液滴形态” 保障混合基础
雾化质量直接决定还原剂与烟气的接触面积—— 雾滴越小、粒径越均匀,总表面积越大,混合效率越高(避免大液滴黏结炉壁、小液滴被烟气快速带走)。核心措施包括:
1. 采用双流体雾化喷枪(核心设备选择)
双流体喷枪通过 “压缩气体(空气 / 蒸汽)+ 还原剂溶液” 的二级雾化(先初步混合,再高速剪切破碎),可实现远超单流体喷枪的雾化效果:
控制雾滴粒径:将雾滴直径稳定在50-100μm(通过激光粒度仪实测验证),此粒径范围既能足够的接触面积,又能避免被高温烟气瞬间蒸发(过小)或未扩散即黏壁(过大);
调节雾化压力匹配:根据还原剂浓度(20%-50% 尿素溶液)和烟气流速,优化 “液体压力(0.3-1.0MPa)” 与 “气体压力(0.4-0.8MPa)” 的比例(通常气液比 1:1-3:1):
若气体压力过低,雾化破碎力不足,易产生大液滴;
若气体压力过高,雾滴过细易被烟气 “吹飞”,无法深入核心区。
2. 避免雾化死角:喷嘴结构与维护保障
选择喷嘴类型:采用 “螺旋式” 或 “文丘里式” 双流体喷嘴,这类喷嘴的内部流道设计可减少液膜不均匀性,确保雾滴粒径偏差≤±15%;
定期清理喷嘴堵塞:尿素溶液易因温度波动(如低温结晶)或杂质(如溶解罐未过滤的颗粒物)堵塞喷嘴,导致雾化偏流(局部雾滴浓度过高)。需在喷枪前设置10-20μm 精密过滤器,并定期(如每月)离线检查喷嘴磨损 / 堵塞情况,及时更换。
二、科学设计喷枪布置:从 “空间覆盖” 消除混合盲区
喷枪的布置需结合炉膛结构、烟气流动方向、温度窗口位置,确保还原剂雾滴能 “覆盖全烟气截面、穿透烟气核心、避开死区”,避免局部烟气未接触还原剂。核心设计原则如下:
1. 基于炉膛结构与烟气特性定位喷射点
不同炉型(如循环流化床锅炉、垃圾焚烧炉、煤粉炉)的烟气流动规律差异,需针对性布置:
循环流化床锅炉(CFB):烟气在炉膛内呈 “密相区(底部)湍流 + 稀相区(中上部)上升” 流动,温度窗口多在稀相区下部(850-950℃)。喷枪需沿炉膛圆周均匀布置 3-4 层,每层设置 4-8 支(根据炉膛直径),喷射角度向炉膛中心倾斜 15°-30°,确保雾滴穿透上升的烟气核心;
垃圾焚烧炉:二燃室为主要反应区(温度 1000-1100℃),烟气呈水平流动,需在二燃室出口烟气流向布置 2-3 排喷枪,每排喷枪采用 “上下交错” 角度(如上层水平、下层向下倾斜 10°),覆盖水平烟气的全截面,避免雾滴贴壁(二燃室壁温较低,易导致液滴黏结)。
2. 控制 “喷射覆盖度” 与 “穿透深度”
覆盖度无死角:单支喷枪的喷雾角度(通常 20°-90°,根据炉膛尺寸选择)需与相邻喷枪的喷雾范围重叠 10%-20%,确保全烟气截面无 “未覆盖区”(可通过 CFD 流场模拟验证覆盖效果);
穿透深度适配烟气流速:雾滴出口速度需达到40-70m/s(双流体喷枪的典型流速),确保能穿透高流速烟气(如 CFB 炉膛烟气流速 1-3m/s),避免雾滴被烟气 “推离” 核心区。例如,炉膛直径 5m 时,喷枪喷射深度需≥2.5m(达到炉膛中心),需通过调整喷枪伸出长度(通常 1-3m)和雾化压力实现。
三、优化烟气流动状态:从 “流场均匀性” 减少混合干扰
若炉膛内存在局部涡流、流速突变或死区,即使喷枪布置合理,还原剂雾滴也会被流场 “带偏”,导致混合不均。需通过流场优化,为混合创造稳定的烟气环境:
1. 增设流场调控构件
导流板 / 扰流件:在炉膛入口、喷枪喷射区域上游设置弧形导流板,引导烟气沿预设方向流动(如避免贴壁流);在涡流区(如炉膛拐角)设置扰流柱,打破涡流,促进烟气横向混合;
调整燃烧配风:通过优化燃烧器的一次风、二次风比例,避免局部烟气流速过低(<0.5m/s,易形成死区)或过高(>4m/s,雾滴难以穿透),确保喷射区域烟气流速稳定在 1-3m/s(SNCR 优流速范围)。
2. 适配锅炉负荷变化的流场调整
锅炉负荷(如 30%- 额定负荷)变化时,烟气量、流速和温度窗口位置会同步改变:
低负荷时(如 30%-50%):烟气量减少、流速降低,需关闭部分喷枪(避免局部还原剂过量),并适当降低雾化气体压力(防止雾滴过细被带走);
高负荷时(如 80%-):烟气量增加、流速升高,需开启全部喷枪,提高雾化气体压力(增强雾滴穿透性),确保覆盖新增的烟气截面。
四、动态调控喷射参数:从 “工况适配” 维持混合优
SNCR 工况(如 NO?浓度、烟气温度、流速)是动态变化的,需通过 “在线监测 + 闭环控制” 实时调整喷射参数,避免因工况波动导致混合失衡:
1. 基于 CEMS 数据的流量联动调节
实时监测反馈:通过烟囱入口的 CEMS 系统,实时采集脱硝后烟气的NO?浓度(目标≤50mg/m3)和氨逃逸率(目标≤10ppm);
多喷枪流量协同:将喷枪按区域分组(如上层、下层),若 CEMS 显示 NO?超标,增加 “温度窗口内喷枪” 的流量(避免向温度偏离区喷射,导致无效混合);若氨逃逸过高,按比例减少各组喷枪流量,或关闭局部冗余喷枪(如低负荷时的边缘喷枪)。
2. 温度窗口与喷射位置的动态匹配
温度窗口(850-1100℃)会随锅炉负荷、燃烧工况移动(如高负荷时温度窗口上移,低负荷时下移):
采用 “多点测温 + 喷枪伸缩”:在炉膛不同高度布置热电偶(如 3-5 个测温点),实时追踪温度窗口位置;若使用气动伸缩式喷枪,可通过 PLC 控制喷枪伸出 / 收回(调整喷射高度),确保还原剂始终喷入温度窗口内(避免在低温区喷射导致反应不完全,或高温区喷射导致氨氧化)。
五、辅助保障:还原剂制备与输送的稳定性
还原剂自身的 “浓度均匀性” 和 “输送稳定性”,是避免局部混合失衡的基础:
稳定浓度制备:尿素溶解罐需控制温度(30-50℃,加速溶解且防结晶),并通过搅拌器(转速 60-120r/min)确保浓度均匀(20%-50%),避免因浓度波动导致喷射流量与实际还原剂需求量不匹配(如浓度过高时,相同流量下还原剂过量,易氨逃逸);
无脉冲输送:采用变频耐腐蚀离心泵(而非柱塞泵)输送还原剂,避免输送压力脉冲导致喷枪雾化忽强忽弱;同时在输送管道上设置稳压罐,确保液体压力波动≤±5%。
总结:充分混合的 “协同逻辑”
SNCR 系统的还原剂 - 烟气混合是 “多环节联动” 的结果:雾化(基础)→ 合理布置(空间)→ 稳定流场(环境)→ 动态调控(适配),缺一不可。例如:即使选择了双流体喷枪(雾化好),若喷枪布置在温度窗口外(或烟气死区),仍无法实现有效混合;同理,若流场存在强涡流,即使参数调控,雾滴也会被涡流 “裹挟”,导致局部堆积。
实际应用中,需结合CFD 流场模拟(前期设计)+ 冷态试验(雾化与覆盖验证)+ 热态调试(工况适配),终实现 “脱硝效率≥50%、氨逃逸≤10ppm” 的混合目标。
制造商
全新
江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