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详情
-
产品属性
-
相关推荐
浮球开关是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的液位控制器,它比一般机械开关体积小。速度快,工件寿命长,和电子开关相比,它又有抗负载冲击能力强的特点,其在造船,热水器,测试仪器,加湿机, 清洗机,冷冻空调,油, ,除湿机,饮水机,,造纸,印刷,发电机设备,石油化工,食品工业,水处理,电工,染料工业,油压机械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基本参数
1.温 度: -10℃~100℃(PP)
2.耐 压:1.5MPa
3.接点容量:10W/250VAC,200VDC
4.切换电流:0.5A
5.工作功率:10w
润滑技术的问题是要解决摩擦副——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润滑点的润滑问题,对于从事润滑技术应用的人来讲,关心的应该是润滑点。也就是说,不管你采用什么样的润滑方式,干油润滑也好,稀油润滑也好,油雾润滑也好,或者采用油气润滑,目的是要使润滑点始终处于的润滑状态。
那么,润滑点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润滑呢?是不是油加得越多越好呢?回答是否定的。
润滑点,也就是摩擦副在全膜润滑状态下运行是一种理想的状况。在这种全膜润滑状态下,摩擦面之间有润滑剂,并能生成一层完整的润滑膜,把两个摩擦表面完全隔开。摩擦副运动时,摩擦是润滑膜的内部分子之间的内摩擦,而不是摩擦面之间的直接接触的外摩擦。
润滑点所需的润滑剂应该以缓慢的均匀的微量油流到达轴承,如果润滑点所需要的润滑剂能以源源不断的细流方式供应,那对润滑点来说,润滑效果是理想的了。
举个例子:一个轴承每小时需要1ml的润滑油,是每小时加1ml呢,还是把这1ml的油在1小时内分几次加,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后者。如果我们能使润滑点在每个润滑周期只得到0.1ml的油,那么1ml油在1小时内可以分10次供送,每6分钟供,这就能达到十分满意的效果了,这是一种正确的润滑方式。
稀油润滑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润滑方式。随着润滑技术的发展,稀油润滑已从初级的大流量润滑方式向更先进的微量润滑的方式发展。譬如油雾润滑是一种微量润滑,它的出现使稀油润滑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油雾润滑虽然朝着这一正确的润滑方式迈出了一大步,但由于在应用上受到了种种限制,并严重污染环境和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应用前景越来越黯淡,取代它的是更为更加微量且不污染环境的润滑方式——油气润滑。
油气润滑以一种新颖的润滑理念改变了传统的润滑方式,它可以把精细的极其微量的油滴流源源不断地注入润滑点,这样,以均等的时间分配润滑油的方式得以实现,并能适合不同的恶劣工况条件,这是其它润滑方式都不能做到的。
磨擦副在全膜润滑状态下运行,这是一种理想的状况。但是,如何创造条件,采取措施来形成和满足全膜润滑状态则是比较复杂的工作。人们长期生产实践中不断对润滑原理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有的比较成熟,有的还正在研究。现就常见到的动压润滑、静压润滑、动静压润滑、边界润滑、极压润滑、固体润滑、自润滑等的润滑原理,作一简单介绍。
1.动压润滑
通过轴承副轴颈的旋转将润滑油带入磨擦表面,由于润滑油的黏性和油在轴承副中的楔形间隙形成的流体动力作用而产生油压,即形成承载油膜,称为流体动压润滑。流体动压润滑理论的假设条件是润滑剂等黏性,即润滑油的黏度在一定的温度下,不随压力的变化而改变;其次是假定了生相对磨擦运动的表面是刚性的,即在受载及油膜压力作用下,不考虑其弹性变形。在上述假定条件下,对一般非重载(接触压力在15MPa)的滑动轴承,这种假设条件接近实际情况。但是,在滚动轴承和齿轮表面接触压力增大至400~1500MPa时,上述假定条件就与实际情况不同。这时磨擦表面的变形可达油膜厚度的数倍,而且润滑的金属磨擦表面的弹性变形和润滑油黏度随压力改变这两个因素,来研究和计算油膜形成的规律及厚度、油膜截面形状和油膜内的压力分布更为切合实际这种润滑就称为弹性流体动压润滑。
2.静压润滑
通过一套高压的液压供油系统,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润滑油以过节流阻尼器,强行供到运动副磨擦表面的间隙中(如在静压滑动轴承的间隙中、平面静压滑动导轨的间隙中、静压丝杆的间隙中等)。磨擦表面在尚未开始运动之前,就被高压油分隔开,强制形成油膜,从而保证了运动副能在承受一定工作载荷条件下,完全处于液体润滑状态,这种润滑称为液体静压润滑。
3.动、静压润滑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在工业生产中出现了新型的动、静压润滑的轴承。液体动、静压联合轴承充分发挥了液体动压轴承和液体静压轴承二者的优点
,克服了液体动压轴承和液体静压轴承二者的不足。主要工作原理:当轴承副在启动或制动过程中,采用静压液体润滑的办法,将高压润滑油压入轴承承载区,把轴劲浮起,保证了液体润滑条件,从而避免了在启动或制动过程中因速度变化不能形成动压油膜而使金属磨擦表面(轴颈表面与轴瓦表面)直接接触产生的磨擦与磨损。当轴承副进入全速稳定运转时,可将静压供油系统停止,和用动压润滑供油形成动压油膜,仍能保持住轴颈在轴承中的液体润滑条件。
这样的方法,从理论上来讲,在轴承副启动、运转、制动、正反转的整个过程中,完全避免了半液体润滑和边界润滑,成为液体润滑。因此,磨擦系数很低
,只要克服润滑油黏性所具有的液体内部分子间的磨擦阻力就行。此外,磨擦表面完全被静压油膜和动压油膜分隔开,所以,若情况正常,则几乎没有磨损产生
,从而大大地延长了轴承的工作寿命,节约了动能消耗。
4.边界润滑(即边界磨擦)
边界润滑是从磨擦面间的润滑剂分子与分子间的内磨擦(即液体润滑)过渡到磨擦表面直接接触之前的临界状态。这时磨擦界面上存在着一层吸附的薄膜,厚度通常为0.1μm左右,具有一定的润滑性能。我们称这层薄膜为边界膜。边界膜的润滑性能主要取决于磨擦表面的性质;取决于润滑剂中的油性添加剂、极压添加剂对金属磨擦表面形成的边界膜的结构形成,而与润滑油口的黏度关系不大。
5.极压润滑
极压润滑是属于边界润滑的一种特殊情况,也就是磨擦副处在重载(或高接触应力)、高速、高温条件下,润滑油中的极压添加剂与金属磨擦表面起反应生成一层化学反应膜,将两磨擦表面分隔开,并起到降低磨擦系数、减缓磨损(或改变金属表面直接接触的严重磨损),达到润滑的作用,就称为极压润滑。
6.固体润滑
在磨擦面之间放入固体粉状物质的润滑剂,同样也能起到良好的润滑效果。在两磨擦面之间有固体润滑剂,它的剪切阻力很小,稍有外力,分子间就会产生滑移。这样就把两磨面之间的外磨擦转变为固体润滑剂分子间的内磨擦。固体润滑有两个必要条件,首先是固体润滑剂分子间应具有低的剪切强度,很容易产生滑移;其次是固体润滑剂要能与磨擦面有较强的亲和力,在磨擦过程中,总是使磨擦面上始终保持着一层固体润滑剂,而且这一层固体润滑剂不腐蚀磨擦表面。一般在金属表面上是机械附着,但也有形成化学结合的。具有上述性质的固体物质很多,例如石墨、二硫化钼,滑石粉等。
对于非层状结构固体润滑剂或软金属来说,主要是以其剪切力低,起到润滑作用,然后使它附着在磨擦表面形成润滑膜。对于已经形成的固体润滑膜的润滑机理,可以按边界润滑机理近似的解释其润滑作用。
7.自润滑
以上所讲的几种润滑,在磨擦运动过程中,都需要向磨擦表面间加入润滑剂
。而自润滑则是将具有润滑性能的固体润滑剂粉末与其他固体材料相混合并经压制、烧结成材,或是在多孔性材料中浸入固体润滑剂;或是用固体润滑剂直接压制成材,作为磨擦表面。这样在整个磨擦过程中,不需要加入润滑剂,仍能具有良好的润滑作用。自润滑的机理包括固体润滑、边界润滑,或两者皆有的情况。 例如聚四氟乙烯制品作成的压缩机活塞环、轴瓦、轴套等都属自润滑,因此在这类零件的过程中,它不需再加任何润滑剂也能保持良好的润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