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热像仪打开亚健康检测领域的金钥匙
价格:电议
地区:北京市
电 话:010-57118353
手 机:13552909951
传 真:010-58946286
红外医用热成像检测仪
红外医用热成像检测仪红外医用热成像检测仪 1.022ZR-2010数字式医用红外热像仪---小型分类: ZR-2010数字式医用红外热像仪--小型  发布时间: 2014-08-25 09:00 ZR-2010医用红外热像仪【以下简称ZR-2010】是集医学技术、红外影像技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一体的高科技产品。它采用世界先进的非致冷焦平面阵列作为探测器,无需致冷,使用方便快捷,图像清晰,温度分辨率高。 ZR-2010 专用于记录人体热场的分布,动态地、客观地监控人体由于功能变化而引起的热场分布的变化,通过自带的软件进行分析比较,实现热诊断,热测定,热研究的功能,为临床诊断、治疗、保健、预防提供客观的热场变化信息。适用于对人体热像测温,以辅助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臀腿软组织损伤等组织损伤源性病变。 ZR-2010测量具有以下特点: ① 仪器只被动接受被检查者辐射的红外光,对被检查者无任何伤害或副作用。 ② 遥感测量方式,不改变被测目标原状态参数,增加了测量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③ 测量提供被检查者的温度分布场,并以数字化图像的形式显示出来,具有直观、形象、易于保存处理等优点。 ④ 成像速度快,可采集4幅红外热像图,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率,有利于红外热图的动态分析。 ⑤ 能通过网络实现异地多机同时读图和分析。

 产品技术条件

红外探测器:324x240 VOx感应波长:8~12um温度灵敏度(NETD):≤50mk@25℃,配F1的红外镜头条件下图像帧频:25Hz外部通讯接口:100M全双工以太网电源接口:DC 9V~18V镜头:50mm焦距,F数0.8,电动调焦 

检查注意事项及要求

1、对检查者的常规要求

①入室静坐,如有汗应擦干,10分钟左右后方可检查。

②在待检休息期间,应根据检测部位的不同,脱帽、脱衣、解开胸罩领带等。

③尽可能撤去病人身上的纱布、膏药、饰物。

④休息待检及检查期间不得按压抓挠待检部位。

⑤检查前应按照要求做好待检准备,如检测肝脏,要求三天内不饮酒;检查胃

要求空腹,不得进食开水药物等;检查头部要求有良好的休息等。

2、对工作人员的要求

 

a.头、面部

 

 ①女性患者待检期间,应用发夹将头发盘上头顶。

 

 ②胸部检查尽量要有充分的休息,早上检查。

 

 ③检查面部者尽量不擦护肤品,不化妆。

 

 ④取标准像位。常规取正面、背面、左侧、右侧四个方位热图。

 

 b.颈部

①待检期间应松开领带、围巾、解开高领衣服。

   ②取正前位摄像时,头稍向后仰,充分暴露检查部位。取正后位摄像时,

头稍前倾,必要时加摄侧位图。

 

c.乳房、胸部

①待检期间松开上衣、解开胸罩。

②像时双手抱头、挺胸、直腰,暴露腋区,取正前、正后位、左右侧位,

乳房下垂者,加摄托乳后暴露乳房下区热图。

d.腹部

①检查肝脏者,前三天不能饮酒;检查胃部者应尽量空腹进行,不服药,3

小时内不饮开水、饮料;检查胆囊者,24小时内不进食油腻食物;检查

膀胱、前列腺者要求膀胱充盈。

②期间,松开腰带、裤带,摄像时取站立,双手自然分开,暴露腹部,根

据申请单进行热图检查。

③乳房下垂者,应提托乳房,暴露乳房下区、肝胆区、胃区部位。

e.脊柱

自然站立位,头微低背对镜头,按申请要求检查颈、胸腰骶椎区,若有长

发应有发夹上盘10分钟以上。

f.四肢

①取自然站立位,双手置于两侧。上肢先检查掌面。或根据需要取双上肢前

置位。下肢先检查胫骨面,后检查胳窝面。

②有特殊要求者可取特殊体位检查,若天气较热时,应在肢体上与身体之间

隔热板保证图像清晰。

g.其他部位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处理。

3、正确诊断的措施

①熟悉生理热图,干扰热图及病理热图规律。

②严格按照主述(了解现状、病史)、热图(正确摄图)、体征(按热图提示,

检查核实体征)的诊断程序操作。

③结合临床,任何非临床的影视学检查都必须结合临床,医用红外热像仪的

热图诊断也不例外。

④根据病人情况,详细询问病史,并做记录,应特别提醒注意:在摄像前不

能在检查部位进行按压、搓揉等,以免影响局部热图结果。

⑤检查病人体表是否存在影响诊断的因素,并做记录。

⑥对资料不完整、疑难或罕见病例,要深入科室了解情况,以作为正确诊断。

4、正确分析热图

①医生应熟悉患者的疾病、病因、病理。

②医生应熟悉检查部位的局部解剖,特别是血管分布情况要有充分的认识,

熟悉各部位的正常高温区形态,如:腋部、乳下、脐孔、腰带部腹股沟等。

③强调两侧温度对比热图形态,靶区温区与周围组织的温差,更好仔细观察

血管形态、温差。双侧性病变者更应多检测高温区与周围组织的温差。

④图像不明显的病例,要更换温窗,以求显示清晰图像。提供临床扫描的图

像;必须能清楚的显示病人主要症状有关的部位温度并通过改变温度实现图

像清晰,尽量做到一目了然。

 

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 ——打开“中医预警”技术大门的金钥匙 

 

    《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中医学发展战略要以“治未病”临床应用需求为导向,研究预防和早期诊断关键技术,智能化集成创新,开发支撑和带动中医预防服务业发展的“中医预警”技术和关键医疗设备,显著提高重大疾病早期诊断和防治能力。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是的“中医预警”技术之一,是一把打开中医药现代化大门的钥匙。

    引入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   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

    《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医疗服务,鼓励多种形式投资医疗服务业;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开发中医诊疗、中医药养生保健仪器设备。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通过结合中医学“治未病”理论,使其成为中医诊疗和中医药养生保健疗效评估的重要设备之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国中医药发[2009]20号)中指出,各级中医医院及有条件的综合医院应设立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科室(“治未病”中心)。目前,社会资金投资的门诊、民营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面临中医预防保健诊断与疗效测评技术不足的问题,而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引进可有效解决诊断和疗效评估实力不足的缺陷。

    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   研究和应用日趋成熟

    目前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国外的临床应用已较为成熟。在美国,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血管疾病、肿瘤、疼痛疾病、微循环疾病、乳腺病、肾病等多科临床疾病的原理探索及疗效评估;在日本,有超过1500家医院和诊所常规使用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此外,在韩国、英国、德国、奥地利、波兰、意大利、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临床上都有广泛应用,尤其是对于女性乳腺癌的筛查方面已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国的临床应用起于20世纪70年代,在中医学的研究始于经络穴位的相关研究,之后在中医诊断客观化、辅助辨证治疗、中医体质辨识等方面得到广泛研究,距今已有30余年。近十余年来,在医学红外热成像智能分析技术研究和应用上中国已处于国际地位。

    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学的研究已有一定的基础。200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专项项目“热成像技术图像采集规范研究——医用摄像环境标准化研究”(2007ZX03-6)已结题验收,并制定了普适性医用红外热成像环境标准。

    2014年6月4日,2014年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正常人体中医热图研究”项目启动会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议室召开,标志着该项目的正式启动。来自全国多所科研院所、大学和三级甲等中西医医院参与了此项目的科研任务。该科研项目成果可辅助中医临床诊断,有利于提高中医临床医务人员水平和临床疗效。

    以亚健康为突破口   充分发挥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优势

    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也成为近年来应用于亚健康检测与干预评估的新技术。随着“亚健康”的概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红外热成像技术与中医学“治未病”理论相结合,其无创、无辐射、便捷、灵敏的优点使红外热成像技术成为近年来功能影像学技术的新宠,是亚健康检测与评估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全国亚健康红外测评协作网在各省、市亚健康红外测评服务基地的积极推广和运作,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全国各地得到广泛应用,这项新技术也逐渐受到大众欢迎。

    借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   打造中医红外特色专科建设

    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医疗机构与非医疗养生保健机构的应用也成为各单位打造中医特色专科建设的重要依托。2013年国务院发布的40号文件中指出,鼓励企业出资构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对于社会出资的门诊部来说,紧紧把握国家医疗政策战略前移的趋势,将服务重点转移到疾病预防是门诊部发展的重要方向。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引用,能够辅助门诊医师的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估,同时也有助于打造红外特色专科门诊,提高其竞争实力。

    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应用不仅推动了医疗机构的特色专科建设,也成为非医疗养生保健服务机构走向化道路的重点推广技术之一。为了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全国亚健康调理机构的服务水平,打造亚健康调理品牌,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积极推行星级亚健康调理机构的建设。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也是五星级亚健康调理机构的标准配置设备之一。通过红外热图及数据可直观对亚健康者进行诊断和疗效评估,从而保证了其服务水平和公信力。

    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学的应用研究已经在医疗机构与非医疗养生保健机构全面推广。红外将成为打开中医现代化大门的一把金钥匙,是中医现代化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