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道离心泵的故障原因及处理方法
发布时间:2025-11-28 14:27 管道离心泵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多种故障,及时、准确地判断和处理是保障系统连续运行的关键。以下是常见故障现象、原因分析及对应的处理方法,按故障类型分类说明:
1.泵不出水或流量不足
可能原因:
进口管路或叶轮堵塞;
泵体内有空气(未排气或吸入空气);
吸入高度过高或进口阻力过大(如阀门未全开、滤网堵塞);
旋转方向错误(电机接线反相);
叶轮磨损、气蚀或松动;
转速过低(皮带打滑或变频设置错误)。
处理方法:
停泵后打开排气阀充分灌泵排气;
检查并清理进口滤网、阀门及管路;
核对电机转向(从电机端看,应为顺时针或按泵体箭头方向);
测量实际转速,确认与铭牌一致;
拆泵检查叶轮是否损坏、堵塞或松脱,必要时更换。
2.扬程(压力)不足
可能原因:
叶轮严重磨损或腐蚀;
口环(密封环)间隙过大;
转速偏低;
介质密度或粘度与设计不符(如输送热水但按常温水选型)。
处理方法:
拆检叶轮和口环,测量间隙(一般不超过0.5mm,具体按型号标准),超差则更换;
核实实际运行转速和介质工况是否匹配泵的性能曲线;
必要时重新选型或修复过流部件。
3.电机过载(电流过高)
可能原因:
轴承损坏或润滑不良导致摩擦增大;
转子部件摩擦(如叶轮与泵盖接触);
泵内有异物卡住;
填料压盖过紧(若为填料密封);
介质粘度或密度远高于设计值;
联轴器对中不良(直连式较少见,但耦合式需注意)。
处理方法:
停机检查轴承是否发热、卡滞,更换损坏轴承;
拆泵检查转动是否灵活,清除异物;
调整填料压盖至适当滴漏量(10~20滴/分钟);
重新校准联轴器对中(径向/轴向偏差≤0.05mm);
核实输送介质是否符合泵的设计参数。
4.密封处泄漏严重
机械密封泄漏:
密封面划伤、结垢或干磨;
弹簧失效或安装偏斜;
冲洗/冷却系统堵塞(如有);
泵抽空导致密封干运转。
填料密封泄漏:
填料老化、硬化或压盖松动;
轴套磨损。
处理方法:
更换机械密封组件,安装时保持清洁、垂直压入;
若频繁干转,加装低液位保护或确保灌泵到位;
填料密封可尝试均匀拧紧压盖,若无效则更换新填料;
检查轴套是否磨损,必要时一并更换。
5.异常振动或噪音
可能原因:
汽蚀(进口压力过低、液体温度过高);
转子不平衡(叶轮腐蚀、结垢或制造缺陷);
轴承磨损或损坏;
地脚螺栓松动或基础不稳;
管路应力传递到泵体(管道支撑不足)。
处理方法:
提高进口液位或降低泵安装高度,防止汽蚀;
紧固地脚螺栓,检查基础是否牢固;
拆泵做叶轮动平衡(尤其长期运行后);
更换损坏轴承;
在泵进出口加装柔性接头,释放管路应力。
6.泵体或轴承过热
可能原因:
润滑油缺失、乳化或变质;
轴承损坏;
泵在关闭出口阀状态下长时间运行(“死点”运行);
冷却系统失效(高温泵)。
处理方法:
补充或更换合格润滑油(油位在视窗1/2~2/3);
避免出口阀完全关闭运行超过2~3分钟;
检查冷却水是否畅通(如有冷却夹套);
更换失效轴承。
7.启动困难或无法启动
可能原因:
电源缺相或电压过低;
泵内有异物卡死;
填料压盖过紧;
长期停用后轴锈死。
处理方法:
检查电气系统(电压、相序、热继电器);
手动盘车,若卡死则拆泵清理;
松开填料压盖再试启;
对锈死轴可注入除锈剂或轻微敲击辅助转动。
通用处理原则:
先断电、再操作,确保安全;
记录故障现象(声音、温度、压力、电流等),便于分析;
严禁无水干转,这是导致密封和轴承损坏的最常见人为原因;
故障排除后,应进行短时间空载试运行,确认正常后再投入负载。
通过以上系统性排查与处理,大多数管道离心泵故障均可快速定位并解决。若问题反复出现,建议进行全面检修或性能测试,必要时联系厂家技术支持。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