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酸根分析仪的常见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发布时间:2025-10-27 10:40

  硅酸根分析仪是一种用于精确测量水样中微量硅酸根离子(SiO?2?或H?SiO??,通常以SiO?计)的专用在线或实验室分析仪表,由于其测量原理复杂(基于钼蓝比色法),涉及化学试剂、管路、泵、比色池等多个部件,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故障。以下是硅酸根分析仪的常见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一、常见故障现象及处理方法

  1.无显示或开机无反应

  可能原因:

  电源未接通或保险丝熔断。

  电源适配器损坏。

  内部电路板故障。

  处理方法:

  检查电源插座、电源线是否正常。

  查看仪器电源开关是否打开,指示灯是否亮起。

  更换保险丝(需匹配规格)。

  若仍无法启动,联系厂家维修。

  2.测量值为零或偏低

  可能原因:

  试剂耗尽或浓度不足(钼酸铵、草酸、还原剂等)。

  采样水或除盐水供应中断。

  管路堵塞或漏液,导致试剂或水样未进入反应系统。

  泵(蠕动泵)失效或泵管老化、松动。

  比色池污染或气泡干扰。

  光电检测器(光电池或光电二极管)故障或受潮。

  处理方法:

  检查并更换所有试剂,确保试剂瓶中有足够液体。

  检查水源是否正常,阀门是否开启。

  检查所有连接管路是否有弯折、堵塞或脱落,必要时冲洗或更换。

  检查蠕动泵是否转动,泵管是否老化、变形或打滑,及时更换泵管(建议每3-6个月更换一次)。

  拆卸比色池,用稀盐酸或专用清洗液浸泡清洗,去除硅垢或污渍,重新安装并排气。

  检查检测器是否受潮或积尘,清洁光学窗口,必要时送修。

  3.测量值偏高或不稳定(跳动大)

  可能原因:

  比色池内有气泡或污物。

  试剂变质或被污染(如钼酸铵吸潮分解)。

  环境温度波动大,影响显色反应。

  光源(LED或钨灯)老化或闪烁。

  电路板信号干扰或接触不良。

  样品中含有干扰物质(如磷酸盐过高)。

  处理方法:

  排空系统气泡,清洗比色池。

  更换新鲜、合格的试剂,避免交叉污染。

  将仪器置于温度稳定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

  检查光源亮度是否稳定,必要时更换光源组件。

  检查接线端子是否松动,电路板是否受潮。

  检查样品前处理是否规范,必要时增加预处理步骤。

  4.报警频繁(如“低水压”、“缺试剂”、“高温”等)

  可能原因:

  水压或试剂液位传感器故障。

  实际水压不足或试剂瓶空。

  温控系统失灵(如加热器或温控探头故障)。

  报警阈值设置不当。

  处理方法:

  检查实际压力或液位是否正常。

  清洁或校准传感器。

  检查加热装置和温度探头是否工作正常。

  核对报警设定值是否合理。

  5.蠕动泵不转或转动异常

  可能原因:

  泵电机损坏。

  控制电路故障。

  泵管过紧或卡死。

  处理方法:

  手动旋转泵头,检查是否卡滞。

  检查电机供电电压。

  更换泵管或电机组件。

  6.校准失败或无法标定

  可能原因:

  标准溶液配置错误或过期。

  进样系统堵塞,标准液未进入。

  仪器未完成预热或处于非校准模式。

  光学系统严重污染。

  处理方法:

  重新配置标准溶液(如0μg/L和200μg/L SiO?),确保准确。

  执行系统清洗程序,确保管路畅通。

  按照操作手册进入校准模式,预热30分钟以上。

  彻底清洗比色池和管路。

  二、日常维护与预防措施

  1.定期更换耗材

  蠕动泵管:每3-6个月更换一次。

  试剂:按使用频率定期更换,避免使用过期试剂。

  滤芯:进水口安装过滤器,定期清洗或更换。

  2.定期清洗系统

  每周或每月执行一次“清洗程序”,用去离子水冲洗管路和比色池。

  长时间停机时,排空管路并用去离子水清洗后保存。

  3.环境控制

  保持仪器在干燥、通风、温度稳定的环境中运行(建议10-40℃)。

  避免强光直射和电磁干扰。

  4.定期校准

  建议每周进行一次两点校准(零点和跨度),确保测量准确性。

  5.记录维护日志

  记录每次维护、校准、试剂更换和故障处理情况,便于追溯和管理。

  三、总结

  通过规范操作、定期维护和及时处理小问题,可显著提高仪器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确保水质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对于复杂故障,建议联系专业技术人员或厂家服务支持。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