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限度仪的核心原理说明

发布时间:2025-11-14 10:44

  微生物限度仪(也称微生物限度检查过滤系统或薄膜过滤装置)是一种用于药品、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等产品中微生物限度检测的关键设备。其核心工作原理基于膜过滤法,通过物理截留的方式将样品中的微生物富集在滤膜上,再进行培养和计数。具体如下:
  1、样品过滤
  将待检样品(液体或可溶性固体溶解后的溶液)加入过滤杯中。
  在负压(真空)或正压驱动下,样品通过一张孔径通常为0.45μm(有时用0.22μm)的微孔滤膜。
  微生物(细菌、霉菌、酵母菌等)因体积大于滤膜孔径,被截留在滤膜表面;而样品中的液体、可溶性成分则穿过滤膜被抽走。
  2、微生物富集
  所有微生物被集中富集在滤膜的有限区域(通常直径为47 mm或50 mm),便于后续观察和计数。
  3、转移与培养
  将滤膜无菌转移到合适的培养基平板上(如:
  胰酪大豆胨琼脂TSA:用于需氧菌总数
  沙氏葡萄糖琼脂SDA:用于霉菌和酵母菌)
  在规定温度(如30–35℃或20–25℃)下培养规定时间(通常3–5天)。
  4、结果判读
  培养后,计数滤膜上生长的菌落数(CFU,菌落形成单位)。
  根据样品体积和稀释倍数,计算出每单位样品中的微生物数量,判断是否符合《中国药典》《USP》《EP》等规定的微生物限度标准。

上一篇:冲击试验机的工作原理介绍
下一篇:缠绕螺旋热交换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