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悬浮物测定仪的工作原理

发布时间:2025-11-07 11:02

  便携式悬浮物测定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水体中悬浮固体物质浓度的仪器。其工作原理通常基于光散射、光吸收或透射等光学测量技术。悬浮物通常是水中微小的固体颗粒,这些颗粒能够对光线产生散射或吸收作用。通过监测光的变化,来间接测量水中悬浮固体的浓度。具体如下:
  1、光散射原理
  在使用光散射原理时,悬浮物颗粒会对光线进行散射。通过测量散射光的强度来计算水中悬浮物的浓度。散射光的强度与悬浮物颗粒的数量和大小成正比,因此,可以通过散射光的变化来推算出水中的悬浮物含量。
  2、光透射原理
  另一种常见的测量方法是光透射。光源照射到水样中,部分光会被水中的悬浮物吸收或散射,剩余的光透过水样并被探测器接收。通过测量透射光的变化,推算水中悬浮物的浓度。透射率与悬浮物的浓度呈反比关系,即悬浮物浓度越高,透射光强度越弱。
  3、光吸收原理
  除了散射和透射外,悬浮物还可能吸收一定的光,尤其是一些有色物质。通过测量光吸收的变化,也可以计算悬浮物的浓度。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含有颜色或有机物较多的水样。
  4、电化学原理
  少数也采用电化学原理,例如利用电导率或电阻变化来反映水中悬浮物的含量。这种方法通常需要配备适当的电极,用于测量溶液的电导率与悬浮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便携式悬浮物测定仪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污水处理、河流湖泊水质监控等领域。相比于传统的实验室测量方法,因其操作简便、测量快速、可以现场检测等优点,成为了环境检测和水质监测中重要的工具。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