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动凝点/倾点仪的核心工作原理
发布时间:2025-10-23 15:41自动凝点/倾点仪是一种用于测定石油产品(如润滑油、柴油、燃料油等)在低温下流动性能的智能化分析仪器。它集成了制冷、控温、倾斜/旋转、光学检测和自动控制技术,其核心工作原理如下:
1.制冷与控温系统
仪器内置高效制冷装置(通常采用压缩机制冷或半导体制冷),可将测试腔温度快速、精确地降至-70°C甚至更低。
通过高精度温度传感器(如PT100)实时监测样品温度,并由微处理器进行PID控制,确保降温速率和恒温过程符合标准要求(如每分钟1.5±0.1°C)。
2.样品管倾斜/旋转机构
样品装入标准试管后,固定在仪器的测试位。
当温度降至接近预期凝点/倾点时,仪器会自动周期性地倾斜或旋转试管(例如倾斜45°并保持一定时间,如1分钟)。
这一动作模拟了手动测试中“将试管倾斜观察是否流动”的过程。
3.光学检测系统(判断是否流动)
这是实现“自动判断”的关键:
在试管两侧设置红外光源和光电接收器。
当试管倾斜时,如果样品仍能流动,液面会随之移动,导致光路被遮挡的程度发生变化。
如果样品已凝固,液面保持静止,光信号稳定。
光电传感器检测到光信号的变化,判断样品是否发生流动。
4.凝点/倾点的自动判定
倾点判定:部分高端仪器配备浊度检测模块,通过透光率变化自动识别油品开始浑浊的温度点。
凝点判定:
仪器按标准程序降温。
每降低一定温度(如3°C),自动倾斜试管一次。
光学系统检测样品是否流动。
当某温度下倾斜后液面不移动(即不流动),则将此温度记录。
继续降温3°C,再次测试。
凝点被定义为还能流动的最高温度加3°C(或根据标准修正)。
5.自动化控制与数据处理
整个测试过程由嵌入式微处理器或计算机软件控制,无需人工干预。
可预设测试方法(标准)、起始温度、降温速率等参数。
测试结束后,仪器自动显示、打印或上传凝点/倾点结果,并可存储历史数据。
综上所述,自动凝点/倾点仪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通过精确控温系统按标准程序冷却样品,在关键温度点自动倾斜试管,利用光学传感器检测样品是否流动,并根据预设逻辑自动判定凝点;部分机型通过浊度检测自动识别倾点。全过程由微处理器控制,实现无人值守的自动化测试。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