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质判定仪的工作原理
发布时间:2025-08-22 15:33米质判定仪是一种用于快速、客观评价大米(稻谷)加工精度、外观品质和食用品质的专用仪器。其工作原理综合运用了图像识别技术、光学检测技术和计算机分析算法,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实现对米质的判定:
1.样品制备与铺展:
-将待测大米样品(通常为精米或糙米)放入仪器的专用样品盘或进样装置中。
-仪器通过振动或旋转等方式,将米粒均匀、单层铺开在透光或不透光的背板上,确保米粒之间不重叠,便于成像。
2.高分辨率图像采集:
-仪器内置高分辨率数字相机(CCD或CMOS)和专用光源(通常是均匀的冷光源,如LED环形灯)。
-光源从上方或侧方照射样品,相机从正上方拍摄米粒的高清彩色图像。
-优质的光源设计能确保图像亮度均匀,减少阴影和反光,真实还原米粒的颜色和形态。
3.图像处理与特征提取:
-计算机软件接收拍摄的图像,并进行预处理(如去噪、增强对比度)。
-关键步骤-图像分割:软件利用图像处理算法(如阈值分割、边缘检测)将米粒(前景)与背景精确分离。
-特征参数提取:对每一粒分离出的米粒进行分析,提取大量形态学和光学特征,包括:
-形态特征:粒长、粒宽、长宽比、面积、周长、圆度、垩白粒率、垩白度、碎米率、整精米率等。
-光学/颜色特征:米粒整体颜色(Lab*值)、透明度、垩白部分的颜色和面积、黄粒米率等。
4.智能分析与品质判定:
-将提取出的各项特征参数与预设的国家标准(如中国国家标准GB 1354)、行业标准或用户自定义标准进行比对。
-软件内置的分析算法会自动计算各项指标的数值(如平均粒长、垩白度百分比、碎米率等)。
-根据计算结果,对大米的品质等级(如一级、二级、三级)进行综合判定,并生成详细的检测报告。
总结:米质判定仪通过自动铺样→高清成像→智能图像分析→数据比对判定的流程,将传统依赖人工视觉和经验的主观、低效的米质评价方式,转变为自动化、数字化、标准化的客观检测过程,大大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准确性和可重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