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有机卤素分析仪的工作原理
发布时间:2025-04-21 10:09 总有机卤素分析仪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工业生产和食品安全等领域的仪器。仪器的核心原理基于高温燃烧和库仑滴定技术。以下是其工作原理的详细解析:
一、高温燃烧法
1.样品在高温炉中燃烧,温度通常可达到1150℃。在此过程中,有机卤素化合物被分解为卤化氢(如HCl、HBr等)。
2.燃烧后的气体通过石英管或石英杯,进入后续的检测系统。
二、库仑滴定法
1.燃烧产生的卤化氢气体被导入库仑滴定池,与电解液中的银离子反应生成卤化银沉淀。同时,电解液中的银离子被消耗,通过电解补充银离子,并记录电解过程中消耗的电量。
2.根据法拉第定律,消耗的电量与卤素含量成正比,从而实现对有机卤素的定量分析。
三、热解吸-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THA-GC/MS)
1.部分总有机卤素分析仪采用热解吸技术,将样品中的有机卤素化合物热解吸后导入气相色谱,再通过质谱检测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2.这种方法适用于复杂样品基质,能够提供更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四、自动化与模块化设计
现代总有机卤素分析仪通常配备自动化进样器和模块化设计,支持多样品模式测试,并能自动识别样品位置和调整参数。
五、应用与标准
总有机卤素分析仪广泛应用于水质、土壤、沉积物等环境样品中有机卤素的检测,符合GB/T 15959-1995等国家标准。
其检测范围通常为0.1-1000微克/升,分析时间约为3-10分钟(不包括样品预处理)。
综上所述,总有机卤素分析仪通过高温燃烧和库仑滴定技术,结合自动化与模块化设计,实现了对有机卤素的高效、精确检测,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领域。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