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类溶解氧测定仪的优缺点介绍
发布时间:2025-11-19 09:42 溶解氧测定仪是水质监测中的关键设备,用于测量水中溶解氧的浓度(单位通常为mg/L或%饱和度)。根据检测原理不同,常见类型包括电化学法(膜极法/极谱法)、光学荧光法和化学滴定法(如Winkler法)。以下是各类溶解氧测定仪的优缺点介绍:
一、电化学法(膜极法/极谱法)
1.优点
技术成熟:应用历史久,方法标准(如ISO 5814、GB 11913),被广泛认可;
成本较低:仪器和传感器价格相对便宜,适合预算有限的用户;
适用于多种场景:可用于实验室、便携现场及部分在线监测;
测量范围较宽:一般可覆盖0–20 mg/L,满足大多数水体需求。
2.缺点
需消耗氧气:测量过程会消耗水样中的氧,可能影响低流速或静态水体的准确性;
响应速度慢:通常需30秒至数分钟才能稳定读数;
膜和电解液需定期更换:透气膜易污染、老化,电解液会干涸或泄漏,维护频率高;
受流速影响大:测量时需保证一定水流(或手动搅动),否则读数偏低;
易受干扰气体影响:如H?S、Cl?、SO?等可能毒化电极。
二、光学荧光法(荧光猝灭法)
1.优点
无需耗氧:测量过程不消耗水中氧气,适合静态或低流速水体;
响应速度快:通常在几秒内即可获得稳定读数;
免维护:无电解液、无需更换膜,传感器寿命长(可达2–5年);
抗干扰性强:不受H?S、Cl?、CO?等常见干扰气体影响;
稳定性好:长期漂移小,适合长期在线监测;
无需搅拌:对水流无依赖,使用更便捷。
2.缺点
初始成本高:仪器和传感器价格显著高于电化学法;
对污垢敏感:传感膜头若被藻类、油污或沉积物覆盖,会影响荧光信号,需定期清洁;
低温或极端水质下性能可能下降:如高盐、强酸强碱环境需选配专用探头;
校准仍不可少:虽稳定性好,但仍需定期零点和跨度校准(尤其长期运行后)。
三、化学法(如Winkler滴定法)
注:严格来说这不是“仪器”,但常作为基准方法与仪器比对。
1.优点
准确度高:被视为实验室标准方法,结果可靠;
无需电源或电子设备:适合野外无电环境(配合滴定管);
成本极低:仅需化学试剂和玻璃器皿。
2.缺点
操作繁琐:步骤多(固定、滴定、计算),耗时长(15–30分钟/样);
易引入人为误差:终点判断、试剂添加量等依赖操作者经验;
无法实时/连续监测:仅适用于单次采样分析;
试剂有毒或不稳定:如叠氮化钠、硫酸锰等需谨慎储存和处理;
不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
以上是各类溶解氧测定仪的优缺点介绍,供参考。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