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光光度计的标准使用方法
发布时间:2025-11-06 10:09 分光光度计是一种用于测量物质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或透过能力的分析仪器,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医药、环境等领域,常用于测定溶液浓度、反应动力学、纯度分析等。以下是分光光度计的标准使用方法:
一、使用前准备
1.环境要求
放置在平稳、无振动的实验台上。
避免阳光直射、强电磁干扰和腐蚀性气体。
室温建议在15–30℃,湿度低于80%。
2.开机预热
接通电源,打开仪器开关。
预热至少15–30分钟(尤其钨灯和氘灯需稳定),以确保光源和检测系统稳定。
3.准备样品与比色皿
样品:待测溶液应澄清、无气泡、无颗粒沉淀。
比色皿(吸收池):
根据波长选择材质:
可见光区(约360–1000 nm):可用玻璃或塑料比色皿;
紫外光区(<360 nm):必须使用石英比色皿(玻璃会吸收紫外光)。
使用前用蒸馏水或待装溶液润洗2–3次。
擦拭光面时用镜头纸或无绒软布,避免划伤。
二、基本操作步骤
1.选择波长
在仪器面板或软件中设定所需测量波长(如测蛋白质常用280 nm,测DNA用260 nm,ELISA显色常用450 nm等)。
2.调零(空白校正)
将装有空白溶液(通常是溶剂,如蒸馏水、缓冲液或试剂空白)的比色皿放入样品室(注意方向标记对准光路)。
关闭样品室盖。
按“调零”或“空白”键(不同仪器可能叫“Auto Zero”、“Blank”等,但中文界面通常为“调零”或“校准”)。
此时仪器将该溶液的透光率设为100%(吸光度为0)。
空白溶液必须与待测样品的基质一致,仅不含被测物质。
3.测量样品
取出空白比色皿,换入装有待测样品的比色皿(保持外壁清洁、无指纹)。
放入样品室同一位置,关闭盖子。
读取显示屏上的吸光度(A)值或透光率(T%)值。
如需测多个样品,重复此步骤,每次可重新调零或连续测量(根据实验要求)。
三、多波长或扫描测量(适用于高级型号)
1.部分分光光度计支持:
全波长扫描:自动在设定波长范围内(如200–800 nm)扫描,绘制吸收光谱曲线。
动力学测量:在固定波长下连续记录吸光度随时间变化,用于酶反应速率分析。
2.操作方式:
在软件或菜单中选择“光谱扫描”或“动力学”模式。
设置起始/终止波长、扫描速度、数据间隔等参数。
先用空白校正,再放入样品开始自动测量。
四、使用后处理
1.倒掉比色皿中的溶液,立即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必要时用乙醇清洗,倒置晾干。
2.关闭仪器电源,盖上防尘罩。
3.记录数据,并填写仪器使用登记本(如有要求)。
五、注意事项
1.严禁空载调零后长时间不测样:某些仪器在无样品时长时间照射可能损伤检测器。
2.比色皿方向一致:每次放入应保持磨砂面朝手柄方向,光面朝光路,减少误差。
3.避免强酸强碱长时间接触比色皿:尤其石英比色皿虽耐腐蚀,但仍需及时清洗。
4.定期校准:建议每半年用标准滤光片或标准溶液(如重铬酸钾)校验波长准确性和吸光度线性。
5.勿用手触摸光学部件:包括样品室内部、光源窗口等。
五、常见问题处理
1.吸光度异常高或负值:空白未校正、比色皿脏污、样品浓度过高重新调零、清洗比色皿、稀释样品
2.读数不稳定:光源未预热、溶液有气泡、电压不稳预热更久、静置除泡、检查电源
3.无法开机:保险丝熔断、电源故障联系维修人员
按照以上步骤规范操作,可确保分光光度计测量结果准确、仪器寿命延长。如您使用的是具体品牌(如普析、尤尼柯、岛津、上海精密等),也可提供型号,我可给出针对性操作指南。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