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自动红外测油仪的选购指南
发布时间:2025-08-29 14:00 全自动红外测油仪是依据国家标准《HJ6372018》等,用于快速、精准测定水、土壤、废气等样品中石油类、动植物油和总油含量的关键设备。选购时需综合考虑技术性能、自动化程度、品牌服务等多方面因素。以下是全自动红外测油仪的选购指南:
一、核心技术指标与性能
1.测量方法与标准符合性:
确认仪器采用红外分光光度法,并明确符合HJ6372018国家标准。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
了解是否支持其他相关标准,如HJ10512019(土壤)、HJ10772019(废气)。
2.测量精度与稳定性:
检出限(LOD):越低越好,通常应≤0.05mg/L或更低,确保能检测微量油污染。
重复性(RSD):衡量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应≤1%或更优。
准确度:测量误差应在±1%或±5%以内(根据标准要求)。
波数准确度与重复性:应达到±1cm?1,确保光谱分析的准确性。
3.自动化程度与效率:
样品位数:根据实验室日均样品量选择。常见为814位,高通量实验室可选更多。
全流程自动化:理想设备应实现自动进样、自动加液(四氯乙烯等萃取剂)、自动萃取、自动分离(如通过吸附柱或膜分离)、自动测量、自动排废。避免手动干预,减少误差和接触有害试剂。
分析速度:关注单个样品的总处理时间(从进样到出结果),越快效率越高。
无限循环进样:部分高端机型支持链条式转盘,可在运行中随时添加新样品,实现连续不间断工作。
二、关键硬件与设计
1.萃取方式与防交叉污染:
采样瓶即为萃取瓶:支持广口瓶直接上机,无需转移样品,减少损失和污染。
非接触式自动量取:通过光学或称重方式自动测量水样体积,无需人工量取。
防交叉污染设计:确认仪器是否有反冲洗功能、专用废液/废气收集处理系统,以及独立的加液、萃取、测量模块,确保样品间无交叉污染。
2.分离方式:
硅酸镁吸附柱:传统方法,需关注是否配备双柱系统,一根用完可自动切换另一根,并能实时显示吸附柱剩余量。
膜分离:新型技术,无需吸附剂,操作更简便,但需确认其分离效果和耐用性。
3.机械结构与可靠性:
注射泵:优先选择高精度进口注射泵,保证加液的准确性和长期稳定性。
机械臂:对于复杂自动化流程,了解机械臂的设计(如是否为闭环设计,有无撞针报警和自动停止功能),防止误操作损坏样品瓶。
三、软件与数据管理
1.谱图功能:
要求软件能对每个水样生成独立的红外吸收谱图(在2930cm?1,2960cm?1,3030cm?1处),便于数据溯源和结果验证。
能显示总萃取物、石油类、动植物油的独立谱图。
2.报告与数据输出:
报告格式应支持Excel和PDF等常用格式,方便编辑和存档。
软件应能自动计算并显示浓度、加标回收率等结果。
3.操作便捷性:
主机是否配备工控触摸屏,支持手动和自动模式切换。
软件界面是否直观,是否支持在运行中随时添加或删除样品而无需停机。
四、品牌、服务与售后
1.品牌口碑与技术实力:
选择在环境监测领域有良好口碑和长期技术积累的品牌。可通过查阅用户评价、行业推荐等方式了解。
关注品牌是否具备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
2.售后服务体系:
响应速度:明确售后响应时间(如4小时内响应,24/48小时内到现场)。
质保期:通常为1年,了解质保范围。
技术支持:是否提供免费软件升级、操作培训、应用支持。
备件供应:确认关键耗材(如吸附柱、萃取瓶)和备件的长期供应能力。
3.耗材成本:
了解四氯乙烯、硅酸镁吸附柱等主要耗材的消耗量和采购成本,评估长期使用成本。
五、预算与扩展性
1.明确预算:全自动机型价格较高,需根据实验室预算进行选择。
2.未来扩展:考虑仪器是否支持未来升级(如增加样品位、连接更多外围设备)。
总结
选购全自动红外测油仪,应以符合国标、高精度、全自动化、防交叉污染、数据可溯源为核心。在满足基本性能的前提下,重点考察自动化流程的完整性、软件的易用性以及品牌的售后服务能力。建议索取详细的配置清单、技术参数证明文件(如谱图报告、机械结构图),并尽可能进行现场演示或试用,以做出最适合实验室需求的选择。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