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5/8/14 9:01:00

小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农作物生长的好与坏,于周围的环境气象有着密切的关系,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气象条件主要有太阳辐射、温度、降水、湿度、风、二氧化碳浓度等。各种作物由于起源、演化等的不同,其不同的生育期对农业气象条件的要求和反应各异,并各有其点、最适点和点。当农业气象条件处于点至最适点间,作物生长发育速度随气象条件的改善而加快。超过最适点以后,生长发育速度不但不再增加,甚至还会减慢;作物的农业气象条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点以下或点之上时生长受到抑制,甚至产生各种农业气象灾害。太阳辐射是植物生命活动的能源。光质、光强影响作物生长的形态,如植株的高矮、茎杆的粗细、叶片的大小厚薄等。日照长短在一定阶段对作物的发育,尤其是开花结实有决定性影响。长日照作物必须经历日长大于某一时数的光周期才能开花结实。而短日照作物,则要求经历日长小于某一时数的光周期才能完成其发育过程。温度是制约作物发育速度的主要因子。一般作物苗期要求较低的温度。特别是越冬作物,苗期要求有一定的低温阶段才能正常开花结实,即所谓春化现象。生殖生长期要求较高的温度,温度的影响表现为作物各发育期出现的早晚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发育期出现的季节不同,所遇到的综合气象条件也就不一,最终的产品质量亦有差异。在其他条件满足作物需要的前提下,作物完成某个发育期或全生育期需要有一定的积温。水分既是构成作物体的组成部分,也是其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作物在整个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对水分的要求不同,在作物生殖生长期前后,对水分最为敏感,称作物需水临界期,此时缺水常造成大幅度减产。
对此情况可采用RYQ-4型农业小气候观测仪整体化对农作物进行时时监测,如环境温度、湿度、风速、风向、光照度、CO2浓度、降雨量、大气压力、光量子数、日照辐射、直接辐射、总辐射、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土壤电导率、土壤盐分、露点温度、叶面湿度等多种农业植物生理参数。结合视频监控可清楚看到苗情、虫情。实时监测管理。为农业综合生态信息自动监测,科学指导田间管理。尤其是近两年的厄尔尼诺现象,避免极端气候给农作物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