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风冰雹暴雨预报准确率提高1%至3%
发布时间:2018/2/23 9:18:00中国气象报记者赵晓妮报道 在新疆,狂风可以掀翻火车,冰雹能使上万亩农作物绝收,一场暴雨可能会将旱地变泽国。2017年11月20日通过验收的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项目“沙漠及周边地区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警报技术”项目正是以提高对新疆大风、冰雹、暴雨预报预警准确率为己任,不仅将风廓线观测等新资料应用于大风与暴雨研究,还针对新疆大风、冰雹、暴雨的特色研究形成预报指标应用于预报业务,并开发了新疆9公里数值预报业务系统。新疆区域大风、冰雹、暴雨预报准确率在原有基础上提高1%至3%。
每一个预报准确率百分点的提升都来之不易。该项目组将研究推进到了狂风“腹地”,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百里风区、三十里风区、伊犁巩留恰西地区、巴州江布肯达坂、库车铁力买提达坂、和田地区等大风观测区域获取研究数据。经过探索,该项目开展了新疆百里、三十里风区强化观测试验,分析归纳了强风瞬时风速、风向和频率等特征;针对典型大风过程,开展了3公里分辨率的数值试验,获取了过山气流强下坡风动力特征和流场形态;细化了新疆西北大风和偏东大风的形势分型、系统配置和主要预报指标。
在阿克苏、石河子、玛纳斯等冰雹观测区域,项目组也开展研究。由此,该项目完善了新疆地区冰雹天气的环流分型,提出了卫星反演产品识别冰雹云的特征识别参数及基于雷达观测的临近预警指标。
而经过在阿克苏地区、石河子乌兰乌苏、天山山区小渠子、天山山区白杨沟、巴音布鲁克、阿勒泰、伊宁等暴雨观测区域的雨水“洗礼”,项目组凝练出不同类型暴雨过程的天气系统的三维配置物理模型,以及新疆暴雨过程水汽输送源地、路径、收支特征,并获取了基于极轨卫星监测的天山山区暴雨云团判识指标。
在此基础上,据项目牵头人、中国气象局沙漠气象研究所所长何清介绍,该项目构建的新疆9公里的数值模式业务系统,能够提供基于模式系统的大风、冰雹、暴雨短时临近预报产品。其建立的大风、冰雹、暴雨监测、预报预警业务系统,在自治区气象台及相关地州气象台得到了应用,提升了预报预警效果。
新疆大风研究成果还成功应用于“基于近50多年历史观测值推算国家电网750千伏线路设计风速”的工程设计。“在高海拔地区,资料获取难、建站难、取资料难。”何清说,当时出差累计投入人力387人天,为了开展试验和建设野外站点,车辆行程约为17700公里,科研人员冬季连续在室外超低温环境下工作4小时以上,在强低温大雪天气条件下,依然去高海拔地区维护自动站和采集数据。这些监测资料为细致地分析新疆缺少长期监测站点的区域大风规律提供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