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相显微镜工作原理

发布时间:2017/5/11 15:16:00

    工作原理


    放大系统是影响显微镜用途和质量的关键。主要由物镜和目镜组成。


    金相显微镜显微镜的放大率为:


    M显=L/f物×250/f目=M物×M目 式中[m1] M显——表示显微镜放大率;[m2] M物、[m3]M目 和[f2]f物、[f1]f目 分别表示物镜和目镜的放大率和焦距;L为光学镜筒长度;250为明视距离。长度单位皆为mm。


    分辨率和象差透镜的分辨率和象差缺陷的校正程度是衡量显微镜质量的重要标志。在金相技术中分辨率指的是物镜对目的物的分辨距离。由于光的衍射现象,物镜的分辨距离是有限的。德国人阿贝(Abb)对分辨距离d提出了以下公式


    d=λ/2nsinφ式中λ为光源波长; n为样品和物镜间介质的折射系数(空气;=1;松:=1.5);φ为物镜的孔径角之半。


    从上式可知,分辨率随着和的增加而提高。由于可见光的波长[kg2][kg2]在4000~7000之间。在[kg2][kg2]角接近于90的最有利的情况下,分辨距离也不会比[kg2]0.2m[kg2]更高。因此,小于[kg2]0.2m[kg2]的显微组织,必须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来观察(见),而尺度介于[kg2]0.2~500m[kg2]之间的组织形貌、分布、晶粒度的变化,以及滑移带的厚度和间隔等,都可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这对于分析合金性能、了解冶金过程、进行冶金产品质量控制及零部件失效分析等,都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