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打造智慧省级电网 泛在电力物联网带来智慧与共享
发布时间:2019/10/6 15:52:00成长历程
钱塘自古繁华。
123年前,灯光照亮了杭州世经缫丝厂,也点亮了浙江电力工业的开端。如今,这片10.55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大电网不但越来越完善,而且越来越聪明。
▼智慧电网让杭州夜晚五彩生辉。
浙江电网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智能的?我们从头说起……
【1】1949:48个孤立电网
建成于1932年的闸口发电厂是新中国成立前浙江省的火力发电厂,与南京下关、上海杨树浦电厂并称为江南三大发电厂。解放前,整个杭州城的电力都靠它供应。
受战争影响,当时不少电厂因时局紧张、经济萧条、连年亏损而被迫倒闭。闸口电厂内的2台进口7500千瓦机组,也在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
▼在闸口电厂的这张老照片里,两支烟囱只有左边的一支是冒着黑烟的。“有电而发不出”是当时许多电厂的困境。
新中国成立后,闸口电厂恢复正常生产。闸口电厂、艮山门电厂,加上配套的艮山变电所和鼓楼变电所,杭州形成了一个互相连通的三角形——闸艮线、闸鼓线、艮鼓线。这是浙江省条13.2千伏线路。
1949年,浙江省共有48个孤立的城镇电网,供电电压13.2千伏。
▼13.2千伏输电线路四方形铁塔
浙江水能资源丰富。新中国成立后,浙江省把水电建设放在了优先发展的位置。
水电的发展对浙江电网的腾飞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2】1960:首座220千伏变电站 首条电力通信线路
新中国成立后,浙江大力贯彻“水利与水电并举、水主电辅、大中小结合、以中小为主、土洋结合”的电力工业发展方针。至1970年,浙江共建成小水电站5956座,装机总容量42.27万千瓦,以小水电闻名全国。
说起浙江水利工程,不得不提新安江。新安江水电站1957年开工建设,1960年4月22日台机组并网发电。这是新中国自行设计、自制设备的座大型水力发电站。
▼新安江水电站
▼1959年4月9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视察新安江水电站工地。
新安江水电站的建设给浙江电网带来了许多“”:条110千伏线路、条220千伏线路、个220千伏变电站,还有条电力通信线路。
为了保障新安江水电站施工用电,1958年7月8日,110千伏黄新输电线路建成投运,随之形成110千伏浙江西部电网的雏形。浙江省110千伏电网由此发端。
▼110千伏黄新输电线路
新安江送出来的电,通过两条220千伏线路送到杭州,又通过杭州送到上海。杭州与上海的用电全靠新安江供给,杭嘉湖平原的水稻得到了灌溉,这两条线也被老百姓们称为“生命线”。
▼220千伏新安江—杭州输电线路1号铁塔。新杭线是浙江省条220千伏输电线路。
与之相伴相随的,是浙江省座220千伏变电站杭州变电站。
▼1960年9月28日,杭州变电站建成投运。
▼浙江电力安装公司运输220千伏杭州变电站变压器。
电力通信直接影响电网调度。之前,电力调度部门依靠租用邮电通信进行电网调度。调度员先打给邮局总机,总机接线后再进行转接;如果遇到占线,还要放下电话等,非常麻烦,也影响电力调度的效率。
1960年9月,浙江省条电力线载波通信电路在新安江水电厂、杭州变电站和上海西郊变电站之间开通,极大提高了电网调度效率。
▼1966年5月浙江北部电网地理接线图。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杭州、嘉兴、绍兴、宁波地区初步建成110千伏网架。随着浙江经济发展,从1971年起,浙江由原来的电力输出省变为了电力输入省,长年缺口电力负荷10~20万千瓦。电源建设、电网升级,势在必行。
【3】1991:风、火、核电接入 220千伏环网自动化程度较高
▼1972年7月,浙江省台风力发电机组在绍兴县东升公社松丝大队雄鹅峰建成发电。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醒浙江大地。刚成立不久的浙江电力局提出“力争全省电量自给自足和全省联网”的奋斗目标。火电站、核电站及其他清洁能源发电厂陆续建立起来。
▼1978年,宁波镇海电厂投运,是浙江省最早建设的大型港口发电厂和首座百万千瓦级火力发电厂。
▼1991年12月15日,秦山核电站台30万千瓦原型压水堆核电机组首次并网发电。秦山核电站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的座核电站。
风餐露宿立电塔、跋山涉水建电网,电网建设如火如荼。浙江省内的220千伏线路逐渐形成了道环网、第二道环网……
▼1984年,紧水滩电厂—丽水线路施工,工人合影。
1987年,浙江省条自行研制设备、设计、施工和调试的100千伏宁波—舟山直流输电工程联网试送电成功。与大陆长期相隔的舟山本岛因为这条海底电缆实现了电力的连通。
▼舟山直流输电工程海底电缆展放现场
在完成省内220千伏线路联网的同时,浙江电网开始登上500千伏超高压跨区联网建设的台阶。1986年年底,浙江省首条500千伏输电线路繁窑线竣工,于第二年6月30日并网运行。从安徽洛河电厂发出的电能,经安徽繁昌变电站到达浙江瓶窑变电站。
▼1987年,浙江省500千伏变电站——瓶窑变电站并网运行。变电站内引入8个国家的设备,这在此前从未有过。
500千伏超高压骨干网架也推动了华东地区现代化大电网的建设——1987年底,500千伏瓶窑变—上海南桥(浙江段)线路投运;1990年底,500千伏北仑电厂—瓶窑变线路投运。
随着电网不断发展,浙江电力完善了省、地(市)、县三级调度管理体制,建立各项调度管理制度,提高系统事故处理能力,完善调度通信设施和自动化装置。到1990年底,创下了连续安全运行2802天的安全纪录。
到了1990年年底,浙江省发电装机容量612.21万千瓦,年发电量208.65亿千瓦时,其中,水火电的装机容量和发电量比例分别为1:1.63和1:2.71。1991年,一个联系紧密、稳定性较佳、适应性较强、送受电能力较大、自动化程度较高的220千伏电力环网基本形成。
【4】2004:500千伏环网建成 现代电网高度自动化
这是一个崭新时代的先声。
1991年后,随着电力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供电生产管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94年,浙江电网开始实行变电所无人值班、集中管理模式,实行“遥测、遥信、遥控、遥调”。1995年,浙江电网推行设备状态检修。2000年,浙江配电网等电位带电作业开始推行,提高了供电设备的运行和检修水平。
▼1996年12月27日,杭州地、县(市) 两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全部通过实用化验收,成为浙江省全面实现电网调度自动化实用化的地(市) 级电力局。
世纪之交,互联网兴起,浙江电网的信息化之路随之起步。在机房研究计算机开发,在调度方面实施调度自动化系统,那是浙江电网最早的一代电力信息技术,为企业的变革之路积累了原始资本。
▼2004年1月15日,500千伏天海输电线路投运,浙江电网500千伏环网建成。
在2004年,浙江省全年投产的500千伏变电站变电容量达1000万千伏安。大规模的新建和扩建500千伏变电站及500千伏线路,使浙江省进入了以大电网、超高压、高度自动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电网新阶段。
【5】2016:“远方电”大举入浙 大电网柔性灵活
大范围优化能源资源配置给浙江电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特高压入浙从根本上解决了浙江的缺电问题。
2013年9月,进入浙江省的首条特高压交流线路——淮南—上海1000千伏皖电东送特高压交流示范工程建成投运。浙江电网由此跨入特高压时代。
▼1000千伏浙北变电站是浙江首座特高压变电站,也是浙江电网接受“皖电东送”输电通道电力的承接点。
一年以后,2014年7月,溪洛渡—浙西±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成投运。通过这条清洁能源线路,四川每年可向浙江地区输送清洁水电约400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省标煤122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超过3400万吨。
▼±800千伏金华换流站。
2014年,1000千伏浙北—福州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投运。
2016年,±800千伏灵州—绍兴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成投运。
2016年,浙江省率先在全国建成以“两交两直”特高压电网为的骨干网系,实现了中国西北、西南与东部的清洁能源互联。能源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浙江也迎来较为宽裕的电力供应形势。
▼2018年,浙江全年通过特高压输入电量1499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33%,折算成标准煤是605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9亿吨。
除了特高压,柔性直流技术为海岛众多的浙江提供了更稳定的供电保障。2014年,舟山五端柔性直流工程投运,是世界上五端柔性直流工程。该工程促进多个独立海岛之间的直流互联,构筑陆海电网枢纽互联大通道,推动大范围清洁能源互联网发展,成功打造了中国能源互联网研究示范平台。它也是中国直流输电自主创新最有力的见证。
▼舟山五端柔性直流工程
浙江电网升级为安全稳定、灵活柔性、绿色高效的浙江能源互联网,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6】2019:泛在电力物联网 带来智慧与共享
2017年,浙江电力积极响应政府“最多跑”改革要求,深化办电 “最多跑”,推动基于不动产信息共享、流程互通的房电水气联动过户模式,被作为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典型做法通报。
▼衢州市民展示使用身份证“网证”成功办理用电业务的告知。
“最多跑”办电的背后,是数据全面共享、业务全程在线的支撑。国网浙江电力的物联网应用已具备一定规模,累计接入智能电表2700余万只、采集终端300万台,完成全业务统一数据中心分析域建设,在电网运营、企业运营、客户服务等领域已开展“大云物移智”等新技术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目前,国网浙江电力正在积极开展泛在电力物联网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国网浙江电力确立了“当国家电网公司发展排头兵、浙江能源发展引领者”的战略定位,着力布局综合能源服务,加快构建以电为中心,清洁高效、智能互动、开放共享的现代能源消费体系。
8月29日,浙江嘉兴城市能源互联网综合试点示范项目通过浙江省能源局验收,全国城市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在浙江建成。这是国网浙江电力率先探索建设“三型两网”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的先行实践。
▼从空中俯瞰浙江嘉兴海宁的城市能源互联网综合示范项目覆盖区域。
这个项目是国家能源局首批“互联网+”智慧能源项目。构建一个智能、开放、共享、多元、综合的城市能源互联网,实现可再生能源的100%接入与消纳,这将不再是梦想。
公司名称变迁
1952年12 月,浙江省工业厅电业管理局成立。
1958年9月,成立浙江省电力工业厅,始有省级建制的管电职能机构。此后,电力、水利几度分制、合并。
1977年,电力、水利分制,浙江省电力局成立。
1979年,改称为浙江省电力工业局。
1990年,浙江省电力公司成立,浙江省电力工业局的名称仍保留。
2013年年底,更名为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
2017年,更名为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成长故事
毛主席视察小水电
1959年,金华“一垄八站”的小水电发展模式,并创造性地将一台自制的750千瓦水轮机与两台国产的256千瓦发电机联机发电。由此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关注。
1960年3月中旬,毛泽东视察了位于金华山南部山麓的双龙水电站。
路过双龙水库,当时的金华地委书记李学智汇报:“这个水库上面就是双龙水电站,利用双龙洞流出的水建起了八个梯级电站,叫作‘一垄八站’。”毛泽东听了频频点头,还风趣地说:“这种水库既可以灌溉,又可以发电,还可以用来养鱼,也是游泳的好地方。”又说:“浙江水力资源丰富,搞水电大有前途。”
毛泽东还作出指示,要求将利用水位落差发电的“一垄八站”模式作为全国发展农村小水电的典型加以推广。
锣鼓喧天 村村通电
1995年的12月29日。
家住浙江衢州常山县梅树底村的王人龙老人至今记得这个难忘的日子。
那天一大早,梅树底村全村老少都争着从四面八方聚拢过来。村民们喜气洋洋,拉着大横幅,捧着大红花,敲着铜锣,打着大鼓。整个村子比过年还热闹,村民们就期待着亲眼目睹村里的这件大喜事。
是什么喜事呢?就是村子里通电了!
在此之前,梅树底村没有电,各家各户都用煤油和松脂点灯。用久了别说墙壁了,脸都会被灯烟熏黑。合闸送电的那一刻,鞭炮声、锣鼓声、鼓掌声、欢笑声……梅树底用狂肆的喧嚣彻底告别了无电的历史。村民们开心喊道:“咱们也用上新安江(大电网)的电了!”
浙江农村供电区域涉及1435个乡镇、36108个行政村。浙江电网自1980年代开展农村电气化建设,于1996年实现了全省“村村通电”。
智慧设备 美貌兼备
陈谷是一位设计师,2019年在浙江湖州安吉县经营民宿。
“供电公司的人说建议在我的民宿里加入一些智慧电力的元素,但是我拒绝了。”他总是觉得电力的这些设备冷冰冰的,既不美观又不和谐。
是什么改变了他的想法呢?是泛在电力物联网。
“我们在民宿中安装了智慧用能监测设备,开展多维度的能耗分析,民宿业主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实时了解用能情况,方便快捷。”安吉县供电公司智慧用能专班班长龚超介绍。
经过了解沟通,陈谷先试运行了全电厨房:不仅没了油烟噪音,做出来的饭菜更健康美味。现在,入住他的民宿,客人刷脸就能进房,在智能面板控制平台点下屏幕就能选择离家、回家、阅读、休息等多种生活模式,系统自动调节照明、影音和室内温度等。
“时代发展得真快!电力设备早已不只是我想象的电杆、电线这些古板的设施,而是完全节能化、智能化了!”陈谷说。(供稿:王琳 廖文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