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电表大学问 走进千家万户的智能装备

发布时间:2016/11/26 10:43:00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易成晨):不少人或许还记得早些年交电费的经历:抄表员挨家挨户敲门,在机械表上读数然后收费。然而过去几年,随着智能电表的逐渐普及,这样的场景几乎已经一去不返。小小电表的变化背后,折射的是中国加快现代化智能电网建设的步伐,更折射了在智能电表等领域中国制造在迈向更高层次。

智能电表支撑智能电网改造

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高新区的威胜集团正是智能电表领域的佼佼者,它的另一个身份是业内的国家工信部2016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新模式应用的重点专项和智能制造的试点示范。在长沙市乃至湖南省关于“中国制造2025”的计划中,威胜都是重点企业之一。

智能电表等仪表行业,用的说法叫能效计量和能效管理。相比旧式的机械表,智能电表的种种优势使其成为中国智能电网改造里最重要和不可或缺的基础装备。

威胜集团副总裁郑小平向中国制造2025调研团记者介绍到,与以往的机械表不同的是,智能电表带有模块化通讯接口,在居民家庭计量的数据可以实时传递到电网系统里。每个电表都带有控制开关,如果用户欠费就可以通过远传系统跳闸,这也就是远程抄表和远程飞控功能,这种快速和实时的优势是传统的人工抄表做不到的。此外,机械表无法实现的分时阶梯电价等功能现在也成为可能。家庭级电能表要求是百分之二,但仍已大大超过机械表。

家庭级智能电表只是最常见的一种。据郑小平介绍,电能表分为多个层次,高端的比如关口计量和变电站计量,每月可能计量几百万度电,每年计量上亿度。这类产品的和可靠性要求也非常高,比如误差不超过千分之一。往下才是企业级和家庭级。

“威胜是国内首次家研究出高端的0.1级0.2级以及数字化变电站使用的电能表企业。技术上非常,完全自主研发,”郑小平说。


用电量逐年攀升使得建设现代化智能电网成为必然。国际在线制图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

一个大背景是,中国的电力消耗在过去一直呈攀升态势。这种增长也使得建设符合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等更高要求的现代化智能电网变得迫在眉睫。起到支撑作用的电能表成为主要改造目标之一。

国家能源局去年印发的《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2015—2020年)》就提出,要“推进用电信息采集全覆盖”、“2020年,智能电表覆盖率达到90%”以及“以智能电表为载体,建设智能计量系统,打造智能服务平台,全面支撑用户信息互动、分布式电源接入、电动汽车充放电、港口岸电、电采暖等业务,鼓励用户参与电网削峰填谷,实现与电网协调互动。”

威胜的客户之一——国家电网从2009年开始进行覆盖变电站到家庭各层级抄表和配电的智能电网改造,现在他们已经完成了智能电表全覆盖,所安装的大约3.6亿只智能电表全部可以实现自动抄表和全远程飞控。

除了高效,更精准的电耗计量对于国网公司这样的客户而言也是利润上的迫切需求。据介绍,目前的电网线损大约为10%,但装了智能电表以及进行抄表改造后,整个计量过程里哪个环节哪个设备出了问题出了损耗都一目了然,现在损耗已经减少到4%,这也意味着企业增加了6%的纯利。


威胜的水电气热四表集抄解决方案。依赖电表抄表技术,通过转换器即可实现水电气热的抄表。今年在各省已经实现450万户的四表集抄。国家电网的目标是实现每年几千万户的四表集抄。易成晨 摄

“但智能电表能做的远远不止计算个电费这么简单,”威胜工程师马亮说,“智能电表以后还将具备决策机制能力,比如风险预警功能、控制决策机制。居民家里什么时候使用电器,通过特征分析都可以知道,为供电方提供决策。又比如现在的电器火灾防灾都是起火以后才报警,而有些电表已经有了感知层,可以通过大数据把着火的特征分析出来,在起火之前警告起火风险。” 由此可见,智能电表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能表,而是智能电网的智能终端。

智能制造让威胜竞争力更强

“人是有情绪波动的,这必然会影响产品质量,而机器不会,自动化生产将大大提升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在威胜生产车间,生产中心主任廖前忠向记者表示,更多的机械化、自动化使得威胜的产量和质量都更进一步。

廖前忠说,未来威胜车间的智能化改造重点在插装和组装环节。其中,自动插装目前已经招标完成,预计到春节时就会有自动化生产线来取代人工。而组装环节目前是一部分人机协作,一部分完全自动化。记者在生产线看到,机器人只需35秒左右即可组装一只电表,堪称快速精准。

此外,还包括信息化升级改造,构建自动物流配送系统和生产中心控制系统。检验环节则已实现完全自动化。

威胜在集团的“四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了将打造的智能制造能力作为企业五大竞争能力之一。


生产线上,机器人只需35秒左右即可组装一只智能电表,整个过程完全自动化。 易成晨 摄

据介绍,威胜计划未来3年在其10万平米的生产场地投入1.59亿进行智能制造升级改造,建设完成后将可实现信息化系统全覆盖、生产技术水平、自动化程度、科技含量行业的数字化工厂。项目建成后将使得生产效率平均提升40%,综合运营成本降低24%,产品研制周期平均缩短35%,产品不良品率综合降低50%以上,能源利用率提升15%以上。

“中国制造2025”战略在长沙

在长沙高新区,智能用电设备领域的威胜只是智能制造之一。中电48所、红太阳光电为的光伏装备制造;中联重科等为的工程机械;华自科技等为主的水电站自动化控制等智能发电设备等等还有很多。下一步,高新区还将推出多项举措,打造一批智能制造新型企业试点示范、“机器换人”试点示范、“制造业+互联网”试点示范,以及“制造业+服务业”试点示范。

放眼整个长沙市,长沙副市长李晓宏向调研团介绍说,去年长沙已经启动了批30家示范企业的智能化改造,今年以各园区为主体启动第二批200家智能化改造,以此来推动长沙2600多家企业的智能化改造。


目前,长沙已经获批3个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4个国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和新模式运用的项目,230家智能示范企业正在离散制造、流程化改造、智能装备产品及远程智能服务等方面全力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