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大数据对智能电网发展到底有多重要?

发布时间:2016/10/26 15:26:00

近年来,大数据来势汹汹,对传统数据商业分析模式产生了重大地影响,对电力企业的数据驾驭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借助大数据技术,对电力产业的数据信息进行获取、处理、分析及应用,必将激活电力大数据中蕴含的价值,挖掘电力大数据市场的潜力。

1.升级运营管理水平

电力系统是实现电能生产、传输、分配和消费瞬时平衡的复杂大系统,智能电网发展更需进一步实现各类新能源、分布式能源、各种储能系统、电动汽车和用户侧系统的接入,并借助信息通信系统对其进行集成,实施高效的管理和运行。借助大数据技术,可对电网运行的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进行深层挖掘分析,掌握电网的发展和运行规律,优化电网规划,实现对电网运行状态的全局掌控和对系统资源的优化控制,提高电网的经济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基于天气数据、环境数据、输变电设备监控数据,可实现动态定容、提高输电线路利用率,提升输变电设备运检效率与运维管理水平;基于调度数据、仿真计算历史等数据,可以分析电网安全稳定性的时空关联特性,建立电网知识库,在电网出现扰动后,快速预测电网的运行稳定性,并及时采取措施,可有效提高电网的安全稳定性。

2.打造智慧节能产品

电力行业既是优质清洁能源的创造者,又是能源消耗大户,因而也是国家实施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结合能源大数据、信息通讯与工业制造技术,通过对能源供给、消费、移动终端等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设计开发出节能环保产品,为用户提供付费低、能效高的能源使用与生活方式。

以智能家居产品为例,智能家居产品不仅可为居民用户提供节能降费的服务,也可对能源企业尤其是电力企业改善用户侧需求管理、减少发电装机等方面发挥作用。现实中,电网企业不一定必须具备产品研发优势,可利用电力数据采集与分析方面的优势,或通过与设备制造商合作改进用户需求侧管理,或通过共同参与研发在产品销售中获取收益。

3.改善用户用电体验

用户端的数据是一个待挖掘的金矿。大数据将各行业的用户、供电服务、发电商、设备厂商融入到一个大环境中,促成了电网企业对用户的需求感知,依据数据的分析来进行运行调度、资源配置决策,并基于分析来匹配服务需求。用户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不仅可对内实现能源的生产和消费管理,实现能源交易,还将对外参与需求响应或作为虚拟电站参与调度运行。促进用户与电网的互动是提高大电网灵活性、进而提高其接纳大规模间歇性新能源的有效途径。了解用户用能特性,制定有效的政策和市场机制,是有效激励用户改善能效、参与需求响应、需求调度的途径。

根据用户用能情况、用户分布式发电、储能系统和电动汽车的应用情况,结合用户特征数据和社会环境数据,可分析预测用户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特征,为电网规划和运行方式安排提供参考,实现与用户的高效互动,提高用户侧能效水平,改善用户用电体验,提高用户满意度。

4.提供政府决策支持

电网作为载体承载着能源与用能两大主体,它关联着诸多因素。今天的能源政策与机制应超出基于因果关系和条件评估的判断,需要以数据为基础、关联分析为依据的决策。如:电价特别是阶梯电价定位,基于综合用能行为数据和生产、生活各因素以及电力生产成本等多因素进行数据分析,才能有效地激活各个要素,实现效果。再如新能源、分布式能源、电动汽车、需求响应等技术的大规模实施,不仅取决于技术成熟度和经济性,还取决于能源政策和各种激励机制是否有效。能源政策和机制是否有效,通常并没有普适性,而是应符合本国的实际、符合精准的感知和预测。

此外,电力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电力需求变化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与态势。通过分析用户用电数据和新能源发电数据等信息,电网企业可为政府了解全社会各行业发展状况、产业结构布局、预测经济发展走势提供数据支撑,为相关部门在城市规划建设、推广新能源和电动汽车、促进智慧城市发展等方面提供辅助决策。

5.助力未来电网发展

国家电网公司站在能源发展高度,提出了能源互联网发展蓝图,以化地开发利用新能源,实现能源资源在范围的优化配置。未来电网具有长距离、广范围、泛在智能和共享互联的特点,将发生电网运行机制与商业模式的重构。在庞大而广泛的未来电网中,将呈现电源多样性、遍布性、时移性,负荷移动性、互动性,用能终端大量信息接入,各类管理终端大量介入,要求电网具有柔性和自适应能力,以满足送受端的时空变异和方式的多重复杂。在这种情况下,依靠传统的状态信号指令无法完成决策,需要复杂的负荷预测、分析及实时呈现,需要以大量的、多维的、高密度的数据来支撑预测、预警、机器决策和人工判断。

在智能电网向更高阶段发展过程中,地域更加广泛,需基于数据实现能源电力大范围平衡来保障电网及其他系统的安全,这也是大数据对电网发展与未来电网目标实现路径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