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月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领跑,区域发展呈差异化
发布时间:2025/9/11 14:59:00近日,2025 年 1—7 月全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运行数据发布。从整体表现来看,该行业在生产、效益领域均展现出较强韧性,增加值增速显著高于同期工业及高技术制造业平均水平,不过出口市场仍存在部分产品需求波动,区域发展也呈现出 “东中稳增、西部提速、东北调整” 的差异化特征。
生产端:增加值增速双超,核心产品分化明显
在生产规模扩张方面,2025 年 1—7 月全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实现 10.9% 的高速增长,这一增速不仅比同期全国工业增加值高出 4.6 个百分点,还超出同期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 1.4 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即便聚焦单月表现,7 月份该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仍保持在 10.2%,彰显出生产端的稳定活力。
从主要产品产量来看,不同品类呈现出明显分化态势。其中,集成电路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 “核心芯片”,产量达到 2946 亿块,同比增长 10.4%,增速与行业整体增加值增速基本持平,反映出我国芯片制造能力的持续提升;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为 1.93 亿台,同比增长 3.4%,虽增速低于行业平均,但仍保持正增长,体现出消费及办公类计算设备需求的平稳性。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手机产品,1—7 月全国手机总产量为 8.35 亿部,同比下降 3.9%,不过细分品类中智能手机表现相对较好,产量达 6.58 亿部,同比实现 0.7% 的微增,这一差异说明消费者对手机的需求更偏向于高端化、智能化升级,低端非智能手机市场需求进一步收缩。
出口端:整体交货值正增,集成电路出口成亮点
在出口表现上,2025 年 1—7 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累计实现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 2.6%,尽管增速相对温和,但在全 球电子贸易环境复杂的背景下,仍实现正增长,凸显出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从海关统计的具体产品出口数据来看,不同品类出口情况差异较大。作为出口主力品类之一的集成电路,1—7 月出口量达 1996 亿个,同比大幅增长 20%,成为出口市场中的 “亮眼板块”,这与国内集成电路制造能力提升、全 球芯片供应链对我国依赖度增强密切相关。
而笔记本电脑和手机出口则面临一定压力,1—7 月笔记本电脑出口 7887 万台,同比下降 3.7%;手机出口 4.02 亿部,同比下降 6.5%。分析来看,这两类产品出口下滑或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全 球消费电子需求整体疲软,尤其是海外市场对 PC、手机的更新换代需求有所减弱;二是部分新兴经济体本土电子产业崛起,对我国相关产品出口形成一定竞争。
效益端:营收利润双增,利润率微幅改善
在经济效益方面,2025 年 1—7 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 9.4 万亿元,同比增长 9.1%;同期营业成本为 8.2 万亿元,同比增长 9.2%,成本增速与营收增速基本持平,反映出行业成本控制能力相对稳定。
从利润表现来看,该行业 1—7 月实现利润总额 3547 亿元,同比增长 6.7%,营收与利润的双增长,说明行业不仅规模在扩张,盈利水平也在同步提升。值得关注的是,1—7 月行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 3.77%,较 1—6 月微幅提高 0.01 个百分点,尽管提升幅度较小,但已呈现出利润率企稳向好的趋势,为后续行业盈利水平改善奠定基础。从单月数据看,7 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达 1.36 万亿元,同比增长 7.4%,延续了营收增长的良好态势。
区域端:东中保持高增,西部提速、东北调整
分区域来看,2025 年 1—7 月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区域发展呈现出鲜明的差异化特征。东部地区作为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核心聚集区,表现最为突出,实现营业收入 67080 亿元,同比增长 10.8%,增速接近行业整体增加值增速,凭借完善的产业链配套、技术研发优势及出口便利条件,持续引领行业发展。
中部地区同样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力,实现营业收入 15194 亿元,同比增长 10.1%,增速仅略低于东部地区,这得益于近年来中部地区承接东部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的成效,以及本地产业配套能力的逐步提升。
西部地区则呈现出 “提速增长” 的态势,1—7 月实现营业收入 11276 亿元,较 1—6 月增速提高 0.8 个百分点,虽然具体增速未明确,但增速提升的趋势表明,西部地区在电子信息制造业领域的发展动能正在不断增强,未来有望成为行业增长的新潜力区。
东北地区则仍处于调整阶段,1—7 月实现营业收入 442 亿元,同比下降 4.8%,不过较 1—6 月增速提高 0.1 个百分点,下降幅度有所收窄,显示出区域行业发展正在逐步企稳,后续需进一步依托政策引导及产业升级,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转型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