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方案落地:医疗器械行业迎来智能化革命

发布时间:2025/4/28 14:06:00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的《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以下简称《方案》)引发行业广泛关注。该政策以“人工智能赋能医药全产业链”为核心,明确提出到2030年规上医药工业企业基本实现数智化转型全覆盖,医疗器械领域作为重点细分行业,将迎来从研发到流通的全链条变革。

一、智能制造升级:从生产到质量的全流程重塑  

《方案》要求,到2030年建成数个“数智药械工厂”,通过物联网、5G、AI等技术实现生产流程的实时监控和柔性化排产。例如,凯莱英通过连续反应技术将培南类抗生素中间体的生产周期从21天缩短至8天,能耗显著降低。此外,智能检测设备、机器人巡检、自动化物流系统等将被推广,推动医疗器械生产向高效、绿色方向转型。  

在质量控制方面,《方案》提出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智能追溯体系。通过区块链技术与医疗器械 唯 一标识(UDI)的融合,实现从原料采购到终端使用的全链条可追溯,进一步保障产品安全。

二、AI与大数据的深度应用:研发效率与精准医疗突破

人工智能技术被定位为转型的核心驱动力。《方案》支持建立医药大模型创新平台,鼓励企业、医疗机构和科研机构联合开发AI辅助研发工具。例如,晶泰科技与辉瑞合作,仅用六周便确认新冠药物PAXLOVID的候选晶型,该药物2024年销售额达57.16亿美元。AI在靶点筛选、化合物合成预测等环节的应用,有望将新药研发周期缩短30%-50%。  

精准医疗领域,可穿戴设备与远程诊断平台的结合成为重点。通过实时健康数据监测和AI分析,医疗器械企业可提供个性化诊疗方案,延伸基层医疗服务触角。

image.png

三、产业链协同与生态重构:打破“数据孤岛”  

当前,医药行业存在临床数据与产业研发数据割裂的问题。《方案》明确要求整合医疗机构、药企和科研机构的数据资源,构建高质量数据集,并推进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和交易试点。例如,云南省已搭建“中药全产业链追溯协同平台”,实现全流程信息互通。此外,政策鼓励建设数智化产业园区,推动共享实验室、委托生产平台等设施落地,形成区域协同效应。

四、政策支持与市场机遇:万亿级赛道加速形成  

根据《方案》,政府将通过税收优惠、贷款贴息等政策降低企业转型成本,并引导金融机构提供中长期贷款、融资租赁等服务。中研普华预测,到2030年中国数字化医疗市场规模将达2.5万亿元,AI制药、智能工厂、精准医疗成为核心增长点。目前,已有凯莱英、晶泰科技等企业通过AI+自动化技术实现商业化突破,2024年晶泰科技相关收入预计超2.5亿港元。

专家观点: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国信通院院长余晓晖指出,数智化技术将推动医药工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率升级,但需优先解决数据标准化和算法验证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家鸿强调,跨领域协同机制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是落地关键,建议高校加快布局交叉学科,培养既懂临床又懂技术的专业人才。

未来展望:重塑世界竞争力

《方案》的出台标志着中国医药工业正式迈入“数智驱动”新阶段。随着技术标准、监管规则和生态体系的完善,医疗器械行业有望在智能制造、精准诊疗等领域形成国际竞争力,为世界医疗健康产业提供“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