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重金属检测仪的使用步骤
发布时间:2025/10/31 10:30:00食品重金属检测仪的使用步骤涵盖准备、校准、样品处理、检测、结果分析、清洁维护六个核心环节,具体操作需结合仪器型号和检测需求调整,以下为通用流程及注意事项:
一、操作前准备
1、环境与设备检查
将食品重金属检测仪放置在平稳、干燥、通风的台面上,远离强电磁干扰源(如大型电器、变压器)。
环境温度建议控制在10°C-35°C(部分仪器要求15°C-30°C),避免温度波动影响精度。
检查电源稳定性(220V±10%,50Hz),接通电源后预热5-10分钟,待仪器稳定后再操作。
2、试剂与耗材准备
确认试剂在有效期内,无浑浊、沉淀或变质。例如,电化学试剂需密封保存,避免受潮。
准备电极抛光材料、清洗液、去离子水(或蒸馏水)、移液器、比色皿等耗材。
检查电极状态:电极表面应洁净、无弯折或变形,如有氧化层需用专用材料打磨。
3、样品采集与处理
采样:根据食品类型选择代表性样品。例如,粮食谷物需多点采样混合;蔬菜选取不同部位;水产品取可食用部分。
预处理:
固体样品(如大米、小麦):粉碎至均匀颗粒,过筛至合适粒径,称取1-2g与提取液混合振荡。
液体样品(如饮用水):充分摇匀后直接取样。
高脂肪或高纤维样品:增加离心步骤以提高提取液澄清度。
提取:加入适量提取剂(如0.5mL提取剂+9.5mL蒸馏水),振荡提取20分钟或超声提取10分钟,离心或过滤后取澄清液备用。
二、仪器校准与设置
1、电极校准
取出电极,用抛光材料轻轻打磨表面,去除氧化层或污垢。
用去离子水冲洗电极,浸泡在清洗液中数分钟,再次冲洗至无残留,晾干或用滤纸吸干。
将电极安装到仪器接口,确保连接牢固,无接触不良或短路。
2、参数设置
开机后进入操作界面,选择检测模式(如“重金属检测”)。
根据样品类型和检测项目(如铅、镉、汞)设置参数,包括测量时间、扫描电位范围、富集时间等。
初次使用或更换试剂后,需用标准溶液校准仪器。例如,用已知浓度的镉标准液(如1ppm)验证仪器准确性。
三、样品检测
1、空白液与样品液制备
空白液:取3mL蒸馏水加入试管。
样品液:取5mL处理后的样品提取液,加入A检测液0.5mL、B检测液350μL、C检测液0.8mL,摇晃混匀后静置2分钟。
2、上机检测
将空白液倒入比色皿,放入仪器1号通道。
将样品液倒入其他通道的比色皿,确保无气泡残留。
点击“检测”按钮,仪器自动读取反射率并计算浓度值,检测时间通常为3-5分钟。
3、注意事项
检测过程中避免移动仪器或触碰检测区域,防止干扰。
若环境温度超过30°C,需用风扇或空调降温,避免光学系统受热影响。
接近限量值的样品建议平行检测3次取平均值,或送实验室复核。

四、结果分析与记录
1、数据读取
仪器显示屏直接显示重金属含量(单位:ppm或ppb)。
检查测量结果的重复性(CV值),若超过0.8%需复测。
2、结果判定
对比国家标准(如GB 2762-2022)或企业内控标准,判断样品是否合格。
例如,大米中镉的限量值为0.2mg/kg,若检测结果为0.25mg/kg,则判定为超标。
3、数据记录与归档
记录样品名称、采集地点、检测日期、测量结果等信息,建立电子或纸质档案。
定期分析数据趋势,如统计不同食品类型的重金属含量分布,为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五、清洁与维护
1、电极保养
检测后立即用去离子水冲洗电极,浸泡在清洗液中10-15分钟,再次冲洗后晾干。
每周用电极再生液处理,恢复活性;若性能下降或损坏,及时更换。
2、仪器清洁
用软布蘸取中性清洁剂擦拭外壳、显示屏和按键,避免水分进入内部。
清理测量池:先用清水冲洗,再用乙醇擦拭消毒,晾干后放回原位。
3、存储管理
仪器及配件存放在干燥、通风、避光的环境中,避免受潮、受热或强光照射。
长期不使用时,取出电池,防止漏液损坏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