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中心专用污水处理设备

发布时间:2019/4/26 10:35:00

疾控中心专用污水处理设备

工艺流程及主要构筑物、设备

2.1 工艺流程

污水先经格栅井拦截大部分较大的固体悬浮物,经过格栅井后污水进入厌氧生物预处理池,在该池中去除一部分有机污染物及大部分固体悬浮物,通过水泵提升进入人工湿地,在人工湿地中,污水中剩余的部分污染物通过湿地基质的过滤吸附、湿地植物根系的吸收、好氧与厌氧微生物菌群的分解作用被去除,从而使污水得以净化。厌氧生物预处理+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微信图片_20190315145346.jpg

2.2 主要构筑物与设备

2.2.1 隔栅井(含格栅)

隔栅井1座,砖混结构。平面尺寸为2m×1.2m,深1.5m,有效水深0.5m。井内设人工格栅1套,格栅宽1 200mm,栅条间隙10mm,栅渣及时清理外运处置。隔栅井主要作用是截留污水中较大的悬浮物,减少后续构筑物负担。

2.2.2 厌氧生物预处理池

厌氧生物预处理池1座,用于污水预处理。钢筋混凝土结构,平面尺寸7m×6m,深度2.5m。有效水深2m,有效容积84m3,污水停留时间为28.8h。

厌氧生物预处理池埋地布置,池体较大,不利于水体流动,因此设置5块导流折板,将池体分隔成五个廊道,有效改善流态。为了进一步降低进入湿地的污染负荷,在导流槽的第2和第5槽设置弹性立体填料,利用综合池液位上下变动,使弹性立体填料不断处于好氧、厌氧交替状态,有效降低污染物浓度。

综合池末端二级提升潜污泵2台(1用1备,运行功率0.2kW),该水泵自带液位开关,可自动根据综合池内液位高低开启和停止水泵,操作管理简单。

微信图片_20190315145354.jpg

2.2.3 人工湿地植被床

本处理工艺的主体构筑物,用于去处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氨氮和磷。湿地床共280m2,湿地床深1m。湿地表面负荷为0.25m3/(m2·d)。

传统的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对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去除效果有限,本项目湿地在建设时,通过采用大气复氧廊道技术,即在湿地表面采用复氧廊道-种植沙土交替配置的方式,使人工湿地不仅能够种植植物,而且能通过大气复氧廊道联通大气,结合运行时采用序批式运行方式,使人工湿地基质一直处于好氧、厌氧交替运行状态,对氨氮和总氮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为解决湿地生物除磷效果瓶颈,在本工程中采用高炉渣作为湿地基质组成的一部分。高炉渣是炼铁的副产品,本身含有较多的钙、镁、铁、铝等金属元素,使得溶解性磷酸根容易与这些金属元素形成磷酸盐沉淀;另外,高炉渣的多孔结构也为吸附沉淀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保证污水中磷素得以有效去除。湿地表面种植常绿多年生草本植物,改善了湿地表面冬季植物枯萎造成景观及处理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