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动力医疗污水处理设备

发布时间:2018/4/16 16:11:00

无动力医疗污水处理设备

QQ图片20170728091819.jpg

无动力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工艺说明

生物接触氧化是一种介于活性污泥与生物滤池之间的生物膜法工艺,是一种连续流运行工艺。由于填料比表面积大,池内单位面积吸附的固体量高,有较好的容积负荷,无须设污泥回流装置,不产生污泥膨胀。接触氧化池内设有生物填料,大部分微生物以生物膜的形式固着生长于填料表面,部分则以絮状生长于水中。因此它具有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滤池两者的特点。生物接触氧化中微生物所需的氧通过人工曝气供给。生物膜生长至一定厚度以后,近填料壁的微生物由于缺氧而进行厌氧代谢,产生的气体及曝气产生的冲刷作用会造成生物膜的脱落,并促进新生物膜的生长,形成生物膜的新陈代谢。脱落的生物膜将随水流出。与一般的活性污泥法相比,生物接触氧化具有以下优点: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一般不需要污泥回流系统,也不存在污泥膨胀的问题,运行管理简便;对水质水量的骤变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污泥产量较活性污泥法少。

无动力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一体化污水处理工艺特点

传统活性污泥工艺(Conventional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 CASP)是目前应用 广泛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该工艺大多采用分建式的重力式沉淀池作为活性污泥混合液固液分离的手段,不仅占地面积大,而且还产生了许多其他问题:

由于沉淀池固液分离的效率不高,曝气池内的污泥浓度难以维持较高水平,致使处理装置的容积负荷低,传氧效率低,能耗高;

处理出水水质不够理想且不够稳定,难以达标排放;

剩余污泥产量大,污泥处理成本高;

管理操作复杂,维护成本高。

与之相比,一体化污水处理工艺则有许多优势:

(1)构筑物少,基建投资小。

      一体化废水处理工艺构筑物少,工艺简单,具有投资小、建造周期短,运行管理灵活等优点,可以满足生活小区以及中小企业等各类废水处理要求。

(2)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

大中型的污水处理厂占地面积大,而我国的土地资源相对匾乏,各类用地需求矛盾日益尖锐。采用一体化污水处理工艺则可以有效减少占地面积,许多设备还可以采用地埋式设计,既节约了空间,同时也不会对酒店、住宅小区和风景区的景观造成破坏,可以满足各种要求,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3)减少管网的建设,有效回用废水。

随着生活和工业用水的逐渐增多,废水直接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如果将大部分处理后的废水进行重新利用,就可以有效节约水资源。由于一体化设备灵活多变的形式,使得污水处理后可以就近回用,不仅减少了管网的建设投资,而且可以有效减少污水排放。

电气与控制

污水处理系统电控装置采用PLC微机控制,主要用以控制一台机械(http://www.chemdrug.com/sell/22/)格栅的自动工作,调节池中二台潜水排污泵、2台回转风机、一二级接触氧化池压缩2台空气进气电磁阀、二级接触氧化池中一台污水回流泵及改性池、沉淀池中(三个气提电磁阀的工作、二台中间水池提升泵(进过滤器)同时控制各液位浮球与水泵的联动工作。

调节池内水泵及一二级接触氧化池压缩空气进气阀均由液位控制自动切换及启动,在控制面板上设有自动---手动转换开关,需要时(如维修等)可切换为手动控制,按各设备均设有运行、故障(报警)及停止指示,无论手动或自动,指示灯均可显示目前各用电设备的工作状态。

调节池潜污泵的启动受调节池内液位浮球信号控制,浮球开关由全密封的橡胶料构成,根据水池液位分高、中、低三个开关量液位信号,由PLC控制系统自动控制。

1)当调节池达中水位时,系统处于正常运转状态,一台水泵开启;

2)当调节池水位过高(达报警水位)调节池二台潜污泵同时启动。

在调节池水位处于低液位时,一二级接触氧化池工作压缩空气进气阀保持间隔30分钟开启10分钟状态。

空气进气阀受调节池液位浮球的控制,当调节池液位处于低液位时,调节池预曝气风空气进气阀关闭,当调节池液位上升至中液位时,进气阀打开。

斜管沉淀池内的污泥采用气提法排泥,由气提电磁阀定期抽至污泥池中,并受时间控制。

污泥回流由污泥泵提升,回流至水解酸化池,受时间控制。气提排泥与污泥泵回流时间错开进行。

各类电器设备均设有过压,缺相,短流等保护、报警功能。

调试步骤

1)将清水注入气浮池,以检查池各部分有无渗漏情况。

2)对溶气水泵灌水排气,待启动后,逐渐打开出口水管阀门,直至全部开足。

3)待溶气罐内水位上升,压力达到水泵所能提供的大值时,突然打开溶气罐出水阀门,以高压水冲洗溶气管,如此反复几次。接着启动空压机,待溶气罐内气压达490kPa时,同样,突然打开溶气罐出水阀门,以急速的气流再次冲洗溶气管道,并重复几次。后,仍以高压水冲洗几次。这样多次操作,直至溶气管道冲静,然后关闭溶气水泵和空压机。

4)打开接触室及反应室的放空阀门,使水位下降至一定高度或放空。

5)逐个安装上释放器,并用手旋紧。(不必用扳手拧紧)

6)重新开启溶气水泵和空压机,待空压机的压力超过水泵的压力时,稍稍打开闸阀,使气水同时进入溶气罐溶气,注意不能将气阀开的过大,以免空压机压力急剧下降而产生水倒灌的现象。

7)当观察到溶气罐水位指示管有一米左右水深时,应全部打开溶气罐出水阀门,并在接触室观察溶气水的释气情况及效果。

8)用闸阀调控空压机的供气量,直至溶气罐的水位基本稳定在0.6-1.0米范围内(既不淹没填料,也不能过低),少量的水位升降可用微启溶气罐放气阀予以调整。将出水阀完全打开,防止出水阀门处截留,气泡提前释出。

9)待溶气与释气系统完全正常后,开启进水阀门,同时投入稍过量的混凝剂。

10)控制进水阀门,以限制进水量在设计水量范围之内。

11)控制气浮池出水阀门,将气浮池水位稳定在集渣槽口,待水位稳定后,用流量计、水表等设备测量处理水量,并用进出水阀门进行调节,直至达到设计流量为止。

12)在运转初期要不断检验主要水质指标。不合格的出水,应通过超越管道直接排入下水系统,或回至集水池。合格后,才进入后续处理构筑物。如处理水质过好,可逐渐减少药剂投加量,直到正常。

日常巡查及设备维护

1)定期检查空压机与水泵的填料及润滑系统,经常加油。

2)根据反应池的絮凝、气浮区浮渣及出水水质,注意调节混凝剂的投加量等参数,特别要防止加药管的堵塞。

3)经常观察气浮池面情况,如果发现接触区浮渣面不平,局部冒出大气泡或水流不稳,应取下释放器排除堵塞;如果分离区浮渣面不平,池面上经常有大气泡破裂,则表明气泡与絮粒黏附不好,应检查并对混凝系统进行调整或采取适当措施(如投加表面活性剂等);不合格出水返回集水池,合格出水进入后续处理系统。

4)经常检查溶气罐的水位指示管,使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一般在60-100厘米内)。以保证溶气效果。避免因溶气罐水位脱空,导致大量空气窜入气浮池而破坏净水效果和浮渣层。对已装有溶气罐液位自动控制装置的,则需注意设备的维护保养。

5)做好日常运行记录,包括处理水量、投药量、溶气水量、溶气罐压力、水温、耗电量、进出水水质、排渣周期、泥渣含水率等。

6)在冬季水温过低时期,由于絮凝效果差,除通常需要增加投药量外,有时需要相应增加溶气水量或溶气压力,让更多的微气泡黏附絮粒,以弥补因水流黏度的增加而影响带气絮粒的上浮性能,从而保证出水水质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