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与动力完美“牵手” 废旧轮胎资源化前景可观

发布时间:2017/3/23 14:35:00

  废旧轮胎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废轮胎作为固体废弃物,在露天堆放影响环境,被称之为“黑色污染”,其回收利用是世界性的难题。与此同时,废轮胎是一种再生资源,在新材料领域中是个“宝”,废旧轮胎处理得好,掘不尽的一座金矿。尤其在当前中国橡胶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废旧轮胎的再生利用更具有积极的意义。
 
  有业内呼吁,废旧轮胎“一身是宝”,可以生产出再生橡胶、橡胶沥青、防水材料等产品,在高温下,还可以分离提取燃气、油、炭黑、钢铁或直接热能利用,产业潜力很大。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废旧轮胎产生量在3.3亿条左右,高达1200万吨,并且这个数字在以每年8%至10%的速度递增,而回收利用量仅500万吨左右。60%以上的废旧轮胎未被回收,成为一种新污染。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李晓林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关于加大对废旧轮胎处理再利用的政策支持的建议》的政协提案。他指出,大量废轮胎堆积占用土地,污染环境,危害健康,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安全隐患,废轮胎的再利用处理问题已刻不容缓。
 
  相较而言,发达国家在废旧轮胎回收领域的经验值得借鉴。据悉,欧美等汽车工业发达地区和国家,废轮胎回收率达到80%以上。这些国家发展科学高新技术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废旧轮胎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各国政府相继以立法,成立专门机构,并对废旧轮胎回收利用实行鼓励政策。
 
  鉴于废旧轮胎正日益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掣肘,中国“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这为废旧轮胎的处理和技术发展,提供了政策方向。
 
  李晓林委员建议,尽快制定税费扶持性政策措施,对已经投资运营的废旧轮胎处理企业进行排查,使政策尽早落地生效;从环保预算中拿出一定的补贴资金,对采用较先进工艺技术处理的企业实行政府补贴;借鉴国外现金经验,鼓励新轮胎和橡胶制品生产时,采用再生碳黑的优惠政策。
 
  中国环保在线认为,应对废旧轮胎难题,国家应成立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的专门管理机构,加快制定《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将废旧轮胎资源回收利用逐步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还应建立资源利用企业准入制度,建立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示范工程等。此外,可以参照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对废旧轮胎进行全方位的环保再利用等。
 
  总之,有关部门应当尽快进行调研论证,通过顶层设计和优化产业结构,包括出台相关法规,规范废旧轮胎的收购、存储、运输和处理,来科学有效解决这一现实难题,千万别让废旧轮胎成为新的“黑色污染源”,进而成为影响公众身心健康和环境治理的新的绊脚石。
 
  尽管目前废旧轮胎循环利用行业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和较大的压力,但从宏观经济角度看,由于橡胶资源短缺现状难以改观,以及随着国家对资源再生利用引导政策不断完善,废旧轮胎循环利用行业必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