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颗粒物与臭氧的相互影响

发布时间:2021/5/24 15:55:00

细颗粒物与臭氧的相互影响

通过细颗粒物、臭氧的来源和形成机制可以看出,两者具有相似的前体物,即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因此,理想状况下,对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的控制可以同时改善细颗粒物和臭氧的污染状况。但是实际情况要更加复杂,挥发性有机物并非是一种单一的污染物,而是成千上万种微量污染物的总称,其中不同成分的性质来源可能存在很大差异,在颗粒物和臭氧形成过程的作用也各不相同。

 

除了具有相似的前体物之外,细颗粒物和臭氧在大气中还可以相互影响,这使得细颗粒物和臭氧的关系更加错综复杂。

细颗粒物与臭氧一个是大气中的颗粒物,一个是气态的污染物,两者看似没有关系,其实不然。臭氧的氧化性可以这导致大气中的SO2、NO2、VOCs被氧化并逐渐凝结成颗粒物,从而增加了PM2.5的浓度,换句话说,臭氧可以使雾霾更严重。但臭氧污染比PM2.5严重得多。如果说雾霾天靠kou罩来防护的话,臭氧天佩戴kou罩基本无效,哪怕是戴着防毒面具也起不到防护作用。

臭氧污染防治是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关键,如果臭氧不能得到有效控制,PM2.5的治理工作就会事倍功半,或者在一定程度上加剧PM2.5的污染。因此,需要在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管理中树立以臭氧和PM2.5为核心的多污染物非线性协同控制战略,制定国家、区域和城市等不同层面的大气臭氧污染防治对策,在氮氧化物约束减排的基础上,强化对挥发性有机物的治理,实施区域甚至是跨区域的污染联防联控,只有这样,我国面临的臭氧和PM2.5重污染态势才有望得到逐步控制、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在“2019中国蓝天观察论坛”上指出:“十四五”是我们将要迎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蓝天保卫战。“十四五”大气污染治理的核心是要抓好两个协同,即臭氧和PM2.5的协同,以及碳和霾的协同。而抓好臭氧和PM2.5协同的核心问题是抓住VOCs减排,同时加大氮氧化物的减排幅度。

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需要在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推动各方面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积极探索、有效推进。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方案协同;二是目标协同;三是重点协同;四是法规标准和科技协同。通过开展臭氧形成机理研究与来源解析,深人研究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协同作用机理,加强协同治理关键技术攻关,提升科技支撑和精治理水平,实现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