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 | 卓立汉光参与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发布时间:2018/1/9 11:00:00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为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代表颁奖。
我司技术总经理陈兴海与中国农业大学彭彦昆教授合作完成的“生鲜肉品质无损高通量实时光学检测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生鲜肉品质无损高通量实时光学检测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奖团队成员包括彭彦昆(中国农业大学),黄岚(中国农业大学),汤修映(中国农业大学),李永玉(中国农业大学),韩东海(中国农业大学),陈兴海(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等六人。该奖项是该项目继斩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后的又一国家技术大奖。
附项目简介:
项目针对生鲜农产品品质安全的传统检测方法破坏样品、检测效率低、人为误差大等技术瓶颈问题,从我国农产品品质安全控制机制的实际需求出发,以生鲜肉、生鲜果蔬的主要品质安全指标为对象,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多光谱、高光谱、拉曼光谱、X光及其相互融合的光学原位快速传感技术,并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研发了生鲜农产品品质安全无损快速检测系列共性关键技术,研制了原位无损、高通量快速、实时在线检测系列实用系统装置,进行推广应用。项目的主要创新点为:
1.发现了反映生鲜肉、生鲜果蔬等固态农产品品质属性的光的散射规律,物理属性为洛伦兹分布函数,生物属性为冈珀茨分布函数,提出了光学散射特征参数的求取方法,阐明了光学特征参数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系;建立了果蔬多种农药残留种类识别及其浓度定量无损快速预测方法;提出了生鲜肉剩余货架期的无损实时预测评估方法,解明了生鲜肉细菌总数及其货架期的光学无损检测机理。
2. 突破了生鲜肉质量安全参数的原位无损、高通量、实时系列共性检测技术难点,确立了生鲜肉质量安全参数与图谱信息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定量预测模型,并验证了预测和可靠性;解决了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X光的生鲜果蔬内外部多品质参数的无损实时检测技术瓶颈;建立了果蔬农药残留浓度与拉曼特征信息之间的关系及预测模型。
3. 研制了屠宰前、中、后生鲜肉质量安全的原位无损快速检测系列装置。包括,屠宰前肉品质等级的活体检测装置、屠宰中胴体品质等级原位快速检测装置、屠宰后生鲜肉多品质安全(水分、嫩度、色泽、新鲜度等)同时在线检测装置、生鲜肉细菌总数无损快速检测装置等;研制了生鲜果蔬品质安全的无损快速检测装置,包括,果蔬内外部品质检测及分级装置、果蔬农药残留的定性判别和定量预测装置等。
该项目共形成自主知识产权100项(授权发明21项、授权实用新型17项、授权软件著作权22项、公开发明40项),参编英文专著2部,发表论文221篇(其中SCI/EI135篇),成果鉴定/评价4项,测试10项。部分成果在“食品与健康”全国科普日活动、“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展出;被《科技日报》等重要媒体报道;获“农产品加工业十大科技创新推广成果”等。
研发的技术装置在肉品、果蔬生产加工企业、质监部门等进行了实际应用。经过应用证实,检测装置性能稳定、操作方便、结果可靠,满足生产需求。检测速度快,及时检出不良产品避免了售后召回;节省劳动力、提高生产率;逐一实时在线检测,避免了人工抽样测试的漏检问题;不破坏样品,减少了损失;对样品逐一检测分级,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具有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