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重传感器遇到故障如何排查?

发布时间:2025/8/20 17:37:00

称重传感器故障排查需遵循 “先外部后内部、先机械后电气” 的逻辑,结合设备结构与信号特性定位问题。以下为通用排查流程,及隆旅 LCZ 系列典型产品的针对性排查要点:

一、通用故障排查流程(适用于所有称重传感器)

1. 初步判断:确认故障现象

先明确具体问题,缩小排查范围,常见故障现象及对应方向如下:


故障现象核心排查方向
无重量显示 / 显示 “0” 不变供电故障、线路断开、传感器损坏
显示值漂移(不稳定)安装松动、温度干扰、接线虚接、受潮
显示值偏差大(不准)受力不均、校准失效、过载损坏、干扰信号
显示值跳变剧烈强电磁干扰、线路接触不良、机械振动过大

2. 第一步:排查外部机械与环境问题

优先排除非传感器本身的外部因素,避免无效拆解:


  • 检查安装状态:用扳手确认传感器固定螺栓是否松动(重点排查承重面与弹性体连接部位),用水平仪复查安装面是否倾斜(防止受力偏移);若为多传感器系统(如料斗秤),需确认各传感器受力是否均匀(可通过断开单个传感器判断是否有 “偏重” 情况)。

  • 检查环境影响:确认传感器是否受潮(外壳有无渗水、接线盒内是否凝露)、是否靠近高温源(如设备散热口)或强电磁设备(如变频器、电机),是否有物料堆积卡住传感器活动部件(如波纹管、悬臂梁)。

3. 第二步:排查电气连接与供电

电气问题是故障高发点,需断电操作(避免短路损坏):


  • 供电检测: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档,测量传感器供电端(通常为红、黑接线),确认电压是否符合说明书要求(多数 LCZ 系列为 DC 10-30V);若无电压,排查电源适配器、接线盒或仪表供电回路是否断线。

  • 线路检测

    1. 检查传感器线缆是否有破损、挤压(尤其是靠近机械运动部件的线缆),接线端子是否氧化、松动(用螺丝刀重新紧固)。

    2. 用万用表电阻档,测量传感器信号端(通常为绿、白接线)与屏蔽线间的绝缘电阻(应≥500MΩ,若阻值过低则可能受潮或内部短路);测量应变片桥路电阻(正常应符合说明书标注,如 LCZ 系列多数为 350Ω,偏差过大则传感器内部损坏)。

4. 第三步:排查传感器本身与校准

若外部与电气均无问题,再聚焦传感器自身:


  • 传感器外观检查:观察 LCZ 系列传感器弹性体(如悬臂梁、轴销)是否有明显变形、裂纹(过载或冲击易导致),波纹管式(如 LCZ-303A)是否有焊接处漏气(影响密封与精度),轴销式(如 LCZ-112A)是否有磨损导致的间隙过大。

  • 校准验证:将传感器接入标准称重仪表,施加已知标准重量(如砝码),若显示值与标准值偏差超范围:

    1. 先尝试重新校准(按仪表说明书操作,选择对应量程);

    2. 若校准后仍不准,且排除外部干扰,则可能是传感器应变片老化、桥路损坏,需更换传感器。

二、隆旅 LCZ 系列典型产品针对性排查要点

1755596973252847.png

1. LCZ-301A(悬臂梁式传感器)

  • 特有故障点:悬臂梁固定端螺栓松动(导致受力偏移,显示偏差)、加载端与承重平台连接间隙过大(导致跳变)。

  • 排查技巧

    • 用塞尺检查悬臂梁加载端与平台的接触间隙(应≤0.1mm,间隙过大需加垫片调整);

    • 若用于平台秤,需确认悬臂梁 “受力点” 是否在弹性体中心(偏移会导致偏载误差,可通过单传感器加载测试判断)。


    1755167264623062.png

2. LCZ-303A(波纹管式传感器)

  • 特有故障点:波纹管内进杂物(卡住弹性体,导致显示不变)、密封失效受潮(桥路电阻异常)。

  • 排查技巧

    • 观察波纹管外壳是否有变形或破损,若有杂物可轻轻拆开防尘罩(需断电)清理,禁止用硬物敲击波纹管;

    • 测量接线盒内信号端电阻,若阻值随环境湿度变化明显(如雨天偏差大),需更换传感器密封件或整体传感器。


    1755509167136459.png

3. LCZ-112A(轴销式荷重传感器)

  • 特有故障点:轴销安装间隙过大(导致侧向力干扰,显示漂移)、电焊电流击穿(安装时未做旁路保护,内部电路损坏)。

  • 排查技巧

    • 用百分表测量轴销与轴承的配合间隙(应≤0.05mm,间隙过大需更换轴套);

    • 若传感器无信号,且近期有电焊作业,需检查屏蔽线是否接好(轴销式需强制接电气旁路,防止电焊电流损坏应变片),测量桥路电阻若为 0 或无穷大,说明内部电路烧毁,需更换传感器。


    1755253317383767.jpg

4. LCZ-202A(微型柱式传感器)

  • 特有故障点:过载导致 柱式结构变形(微型传感器量程小,易因安装时用力过猛过载)、线缆拉扯断裂(体积小,线缆较细)。

  • 排查技巧

    • 观察 柱式梁是否有肉眼可见的弯曲(微型传感器弹性体较薄,变形后无法恢复),若变形需直接更换;

    • 检查线缆根部是否有断裂(尤其是靠近传感器本体的部位,可轻轻拉动线缆,若显示值跳变则为线缆接触不良),需重新焊接或更换线缆。

三、排查注意事项

  1. 安全操作:排查时必须断电(尤其是测量电阻时),避免万用表表笔误触导致短路;涉及重型设备(如罐秤、汽车衡)的传感器,需先卸载(用千斤顶顶起承重结构),禁止带载拆传感器。

  2. 工具规范:测量电阻 / 电压需用精度≥0.5 级的万用表,校准需用标准砝码(误差≤0.1%),避免因工具精度导致误判。

  3. 记录对比:排查时记录传感器型号、出厂编号、测量数据(如供电电压、电阻值),便于与说明书标准值对比,也方便后续售后(隆旅售后需提供这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