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技术创新模式 中国机器人产业聚力谋发展
发布时间:2014/9/12 11:45:00
探索技术创新模式 中国机器人产业聚力谋发展
8月31日,由中国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松公司”)等单位联合承办的“机器人产业技术发展高峰论坛”在沈阳隆重召开。论坛期间,中国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正式挂牌。 据了解,中国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由科技部批准成立的,汇集了国内机器人生产厂商、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知识产权机构及市场需求客户5大群体,形成了从政府顶层设计到实际用户需求的官、产、学、研、用等一套完整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根据国家科技项目及市场需求,联盟成员单位将结合自身优势开展联合攻关并将技术成果进行市场化转变,促进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 中国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表示:“联盟将以工业机器人、智能服务机器人为突破口,通过联合攻关来突破机器人共性技术,并将技术成果进行产业化,从而为不断提升中国机器人技术水平、做大做强我国机器人产业做出贡献。” 警惕“高技术产业的低端化运作” 近年来,全国上下对机器人产业倾注了极高的热情。2014年6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提出要“审时度势、全盘考虑、抓紧谋划、扎实推进”,不仅要努力提高我国机器人水平,还要尽可能多地占领市场。机器人产业园在国内遍地开花,上市公司机器人投资热潮不断。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赵杰在论坛上表示:“伴随着工业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机器人市场井喷时代已到来,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无人化已成为机器人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 与此同时,中国机器人产业在技术创新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包括原始创新能力差、研发投入不足以及技术成果转化率较低等。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机器人产业跟一般制造产业明显不同的是,对于高新技术研发和创新具有与生俱来的高要求。 “中国机器人产业未来的一个潜在风险,就是高技术产业的低端化。”曲道奎告诉《机电商报》记者。当前,中国机器人企业在产业链上的定位,主要集中于端。虽然身处机器人这个高新技术产业当中,但不少中国企业仍然是从事着加工制造、装配组装等工作,跟高新技术扯不上任何关系,根本享受不到高新技术产业的红利和高附加值。“这是中国机器人产业非常危险的一件事。”他说。 突破传统“产学研”模式 技术创新的关键性毋庸置疑,但具体如何实现,国内还没有特别成功的。而这正是制约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短板。以RV减速器为例,中国申请人申请的仅26项,且有效只有13项,发明只有2项;国外申请人在华申请了47项,其中有效的26项全部是发明。 如何才能加强机器人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过去人们谈论得比较多的是“产学研结合”,但在曲道奎看来,这种“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创新模式只是理论上很完美,实际上却是“水中月”。因为“产学研结合”模式很难保证体系的正常运行,没有组织引导,没有利益关系维系,也没有各种纪律约束;所以,很容易变成一种短期的合作行为,比如某个项目攻关,而无法成为一种长期、可持续的创新模式。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得以成立。 据介绍,该联盟将结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工业机器人、智能服务机器人为突破口,通过联盟合作攻关,突破机器人共性技术,研发机器人系列产品,做大做强机器人产业;切实解决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通过打造创新平台,形成技术合力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提高我国机器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