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工厂是工业4.0愿景的基础

发布时间:2014/8/13 11:39:00

数字工厂是工业4.0愿景的基础

制造业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各国政府均推出了振兴制造业政策。中国制定“十二五”规划提升国家工业基础水平,发展新兴产业,加强“两化融合”,最近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又在编制《中国制造2025》规划,而美国也提出“制造业复兴”计划。


  “工业4.0”是由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在2013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的概念。它描绘了制造业的未来愿景,提出继以蒸汽机的应用、规模化生产和电子信息技术为标志的三次工业革命后,人类将迎来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为基础,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西门子工业领域驱动技术集团CEO Ralf-Michael Franke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描绘了制造业的未来、“工业4.0”时代愿景及西门子的努力。


  工业4.0在西门子


  CEI: 西门子对“工业4.0”的解读是什么?


  Ralf-Michael Franke::在西门子看来,“工业4.0”有三个要素:是跨企业的生产网络融合。MES将会起更加重要的作用,自动化层和MES之间的对接会变得更加重要,且更加的无缝化,还能跨企业来实现柔性的生产。所有的信息都要实时可用,供生产网络化环节使用。


  第二是虚拟与现实的结合。也就是产品设计以及工程当中的数字化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融合,这就使我们能够满足生产效率越来越高、产品上市周期越来越短、产品日趋多样性等带来的挑战。


  第三是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未来的智能工厂中,产品信息都被输入到产品零部件本身,他们会根据自身生产需求,直接与生产系统和设备沟通,发出接下来所需生产过程的指令,指挥设备把自己生产出来。这种自主生产模式能够满足每位用户的“定制”需求。我们将基于强大的制造运行管理系统(MOM)来实现灵活的价值链管理。


  客户可以通过电子数据互换(EDI)的方式来管理供应商,在库存达到限值时ERP系统会通知供应商补货,这其中没有任何人为的干预。产品数字化不仅局限于商品本身,商品中非常复杂的部件也可以实现数字化。ERP系统可以由此计算出所有的成本,根据当下机器运转的情况去确定供货量和价格。ERP系统能做出决策的建议,让客户实现与供应商之间的交流。


  我们在将来肯定会敢于依赖机器,这是“工业4.0”从愿景到现实的步。要实现柔性的制造和生产,降低产品上市的时间,我们仍然需要更多的自动化集成。现在大家都在用“即插即用”的方式,就像你买一台新的打印机,把它插在笔记本电脑上就能使用。当一个机器人进入到了生产网络和系统当中,让机器人也可以拥有“即插即用”的能力。当然,未来的工厂并不会是“无人工厂”,人将会担当更有挑战性的角色,创新、规划、监督和协调机器的运作。只有这样,机器才会按照人的想法进行运转,制造才会更快、更加高效,才能使用到更好的资源,这是制造系统应该去遵循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