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土壤墒情监测技术培训班在厦门举办

发布时间:2017/8/1 17:37:00

3月17-18日,全国农技中心在福建省厦门市举办了全国土壤墒情监测技术培训班。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土肥水技术推广部门的代表100多人参加了培训,全国农技中心谢建华副主任、福建省农业厅姜绍丰副厅长出席培训班并讲话。培训班讲解了墒情监测关键技术,培训了自动化、信息化在墒情监测中的应用,研讨了下一步工作思路,进行了现场教学,并安排部署了全年墒情监测和节水农业工作。

  当前,我国水资源紧缺形势日趋严峻,发展节水农业已成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我国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农业用水比例从上世纪80年代的80%下降到现在的60%左右,每年缺口超过300亿方。区域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降水量年度差异3-6倍,河流径流量年度差异10倍以上,开发利用难度大。由于山区丘陵面积多,降雨集中,径流量大,工程性缺水严重。北方地下水过度开发,尤其是华北地下水严重超采,京津冀地区形成世界的地下水开采漏斗区。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全面提高农业用水生产效率,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是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内容和抓手。

  土壤墒情监测是土肥水技术推广部门的一项公益性、长期性和基础性工作。农业部印发了《关于做好土壤墒情监测工作的通知》和《全国土壤墒情监测工作方案》,2012年以来,土壤墒情监测工作正式列入国家财政预算,墒情监测工作在全国各地正式展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建立400个墒情监测县,每年采集数据12万次以上,发布简报()4500多期(次),及时有效地为各级农业部门扩大播种面积、指导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测墒灌溉、科学抗旱和节水农业技术推广等提供了依据,为粮食生产“十一连增”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干旱缺水和气候异常的严峻形势下,墒情监测已经成为转变水资源利用方式、提高农业抗旱减灾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

  培训要求,各地要充分认识新常态、新形势对节水农业的新要求,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做好墒情监测和节水农业工作。一是加快墒情监测体系建设。整合资源、加大力度,按照“五统一”要求加快网络体系建设,平均每10万亩耕地设立1个监测点(每县不少于5个)。改进监测技术,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手段,推进数据自动采集、信息无线传输和结果图示化表达,引入物联网技术,全面提升装备水平和服务能力。二是完善墒情监测技术标准。根据不同生态区域、种植结构特点,规范墒情监测点的布设,提高代表性。建立工作制度,定时定期采集报送数据,完善简报内容,快速发布信息,确保墒情信息及时、准确、全面。三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培训,互相交流,相互学习,加快培养一支作风正、素质高的技术队伍。四是加强节水农业工作。扩大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抓好示范区建设,示范展示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测墒灌溉、覆盖保墒、集雨补灌、抗旱抗逆等节水技术模式。做好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及华北地下水超采漏斗区综合治理等重大项目工作。五是抓好调查研究。积极开展墒情监测体系建设、农业用水效益评价指标、水肥一体化、集雨设施及高效利用等专题调研,摸清基础情况、技术模式和投资情况,为编制相关规划、指导行业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