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质气体对实验有什么影响

发布时间:2016/10/25 14:25:00

吸附质气体对实验有什么影响?

 

    77K 下的 N 2 是微孔和介孔分析最常用的吸附质, 但 N 2 吸附对微孔, 特别是超微孔 (孔径<7?

的定量存在问题,不能令人满意。因此,IUPAC ISO15901 均建议用 Ar CO 2 作为替代 N 2

分子探针。尽管 N 2 Ar CO 2 动力学直径类似(分别为 0.360.34 0.33) ,但是这三种吸附物

质的吸附行为是完全不同的。由于没有四极矩作用,Ar 不会与大多数表面功能团和暴露的离子发生

特异性相互作用,因此在沸点温度(87.3K)的 Ar 吸附对于许多微孔系统(特别是分子筛、socMOF

等材料)可以给出更准确的孔径信息。以 FAU 分子筛为例,Ar 可在较高的相对压力下(10 -5 <P/P 0

<10 -3 )填充孔宽为 0.5-1nm 的微孔,因此扩散和平衡的速度快,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可获得高分辨

率吸附等温线;而氮气的微孔填充发生在 10 -7 <P/P 0 <10 -5 范围,需要更高的仪器真空度,更长的

平衡时间,所以分析时间至少多出几个小时(图 72a) 。图 72a 为欧州标准物质委员会颁布的标准

BCR704/FD107(同一样品,因分析方法不同,所用系统名不同),它所用的 Ar(87K)的实验时间

30 小时,N 2 (77K)所需的实验时间为 56 小时。 对于 MOF 材料, 例如高离子化架构的 socMOF

中,也能观察到 Ar87K)在相对高的压力区间对微孔进行填充。但是对于碳材料,尤其是未经表

面修饰的碳材料,由于表面原子与 N 2 的四极矩作用较小,可以观察到在 Ar87K)和 N 2 77K

吸附行为非常类似(图 72b) 。

  由于受到 CO 2 气体饱和蒸汽压、液化温度及三相点等物理性质的影响,在 273K 进行的 CO 2

吸附, 在介孔中不会发生 CO 2 的毛细管凝聚过程,所以无法对介孔孔径分布进行计算。但是因分

子的动力学直径较小,CO 2 对于小于 1nm 的微孔,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微孔分析探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