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是食品安全隐患?

发布时间:2015/4/2 9:37:00

:冷链物流是食品安全隐患?

新闻内容:

  •          “为什么有些冰淇淋会变形,有些速冻水饺表面上有冰块?这说明食品在运输、仓储过程中化了又冻,冻了又化。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要造成细菌的加速繁殖。”,“从美国坐船来到中国的进口食品,新鲜度比国内的还要好。”3月20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委员会秘书长秦玉鸣在“2015开利运输冷链物流校园行”的活动会场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说。
  •         冷链物流这个词,对很多人来说都很陌生,但殊不知它与我们的食品安全息息相关,尤其是上面提到的这些现象,都是冷链物流在国内和国外之间的巨大差距导致的,而冷链物流的薄弱直接威胁到我们的食品安全,更可怕的是,直到现在它还在被我们忽略和忽视。 
  •         食品安全警示冷链物流 
            秦玉鸣表示,冷链在整个大食品行业中是一个交接棒的环节,中间不能断,执行过程也不可逆,对全程温度的要求和时效的要求也会更高。“之前提到食品安全的时候,媒体和政府更多地关注我们的生产企业、超市、餐馆他们的食品是不是安全,而没有人关注到冷链物流与食品安全的关系,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速冻和生鲜食品,都是用常温车,甚至在不合格的冷库中储存。我们的速冻食品生产企业,也从来不提他们的冷链物流到底是什么样的。” 
            据统计,我国居民家庭对易腐食品的消费占比超过30%,但大部分人还认识不到温度变化对于食品安全的影响—温度每升高6℃,食品中细菌生长速度就会翻一倍,货架期缩短一半。以冷鲜肉为例,假如始终处于0℃~4℃低温环境中,大多数微生物生长繁殖都能被抑制,肉毒梭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菌分泌的速度也会大大降低。不过,一旦任何环节的环境温度上升,细菌就会加速繁殖。 
            秦玉鸣告诉记者,“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要造成细菌的加速繁殖。” 
            中物联副会长崔忠付告诉记者,易腐食品全程的运输、交接和储存都要求在冷链环境下才能保证食品的安全、新鲜度以及营养度。但由于我国冷链基础设施落后,大部分农产品都是在没有成熟的情况下被采摘后通过常温运输到消费地,“原产地的新鲜品质大打折扣,因而丧失了其最宝贵的价值。” 
            “我国果蔬冷链流通率仅为10%,而果蔬损耗率则高达30%,如果将果蔬损耗率从当前的30%降到5%,那么每年可节约1000多亿元。”崔忠付告诉记者。 
            秦玉鸣告诉记者,因为冷链物流发展慢,国内进入生鲜电商行业的企业少,致使很多跨区域的销售难以实现。“(以前)从美国坐船来到中国的进口食品,新鲜度比国内的还要好。原来很多进口食品不敢进入中国,也是因为我们的冷链物流非常差 。 
            九纯健开发了冷链物流平台针对以上采用该平台,每个用户无需再搭建自己的平台,只需要采用物联网温湿度终端设备即可方便实现,对自己企业的冷链运输存储环境的温湿度监测。用户只需要一个冷链管理电脑客户端,或手机客户端,通过注册登录自己的账户,即可对自己的设备进行无忧操作管理。历史数据的查询,冷链运输环节的gps定位查询,历史运行轨迹查询。由于监测数据是存放到了云服务器上,数据可靠性及真实性得到好的保障。同时,用户省掉了繁琐的系统维护工作,使对于电脑或电子没有任何知识的人也能很好的使用这套系统进行冷链的环境管理和监测。
  • 传感科技,物联天下-九纯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