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600B型试验机采用

发布时间:2017/3/15 8:54:00

1.产品概述

   WE600B型试验机采用液压加力、动摆测力、主体与测力计分置的设计,具有操作方便、工作稳定可靠、试验高、加力平稳的特点,适用于金属、水泥、混凝土、塑料等材料的拉伸、压缩、弯曲、剪切试验。整机外型简洁,并提供简单的自动描绘和加力速度指示装置,每量程可以切换3种加力速度。

建议在满足下列条件的环境中安装和使用本设备:

a.清洁、干燥、无震动,周围有供试验和维护用的空间(≥0.7m);

b.室温为10℃—35℃。

产品规格和技术指标见附表。

2.结构原理

2.1机械结构原理

    本设备主体部分由高度可调的支撑架[由机座、丝杆及移动栋梁(下钳口座)组成]和工作框架[由油缸、活塞、台板、支架及固定横梁(上钳口座)组成]两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为:由高压油泵向工作油缸供油,通过活塞运动,推动台板和固定横梁(上钳口座)向上运动,进行试样的拉抻或压缩试验。拉伸试验在主机的固定横梁与移动横梁之间进行,压缩试验在主机的台板与移动横梁之间进行。试验空间的调整通过驱动结构(变速箱电机、链轮、链条等)驱动左右丝杆同步旋转使移动横梁上升或下降。

    测力机构根据帕斯卡原理设计。与工作油缸连通的测出力油缸内装有测力活塞,测力活塞与工作活塞截面积之比在试验机校验后已成为固定值,作用在测力活塞上的试验力与两截面积之比是成正比的。当油压作用在测力活塞上时,测力活塞向下移动通过传动机构使测力轴带动摆杆及砣产生角位移,该角位移的大小与加到测力活塞上的试验力大小成正比并推动推杆,使度盘指针指出作用在试件上的试验力数值。

2.2电气原理

    本设备采用三相380V50HZ交流供电。主回路包括油泵电机和升降电机,控制回路包括油泵电机和升降电机,控制回路包括加力速度指示器驱动电机和变压器BK-3。在主回路和控制回路中分别接有熔断器以防止过大的电流,在油泵电机和升降电机前还串接了热继电器以防止电机过载。

3.安装

 

3.1开箱验收

    当您开箱后,请根据定货合同和装臬单对设备及附件的数量进行核对并检查是否完整,如发现短缺或损坏请尽快通知本厂以便及时处理。

3 .2安装前的准备

    试验机应安装在清洁、干燥、无震动而且室温为10℃—35℃的房间内,在试验机的周围应留出足够的空间(≥0.7m)供试验和维护用。

    *将测力计后背上部铁门打开,检查小锤悬线是否脱落;打开测力计后背下部铁门,检查测力活塞尖头是否滑出锥孔,如滑出则应抬起测力活塞放回锥孔内。

    试验机的主体及测力计应安装在混凝土基础上。基础尺寸根据外形及地基图规定,留出地脚螺钉及其它电线安装管道等装置,基础上平面应用水平尺找正。

3.3试验机安装的初步校正

    主体初步校正:使用框式水平仪或借用附件中的线锤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校正立柱的垂直度,用在主体底部插入小铁片的方法调整。装好地脚螺钉。

    测力计初步校正:在摆杆上加挂BC砣,目测摆杆上部的水平泡,用在测力计底部插入小铁片的方法将水平泡调整到中间圈内。装好地脚螺钉。

    用水泥砂浆各地脚螺钉孔浇固,并填实试验机与地面间的各处空隙,保养一周。

3.4液压系统的连接

    a.拆除各部捆扎物,用清洁的煤油清洗油管内部。

    b.检查接头处垫圈是否完整,如果由于运输原因产生破损,应取               

      用本机附带的新垫圈装好,以防高压时渗油。

    c.使用合适的扳手连接各油管。

    d.揭开测力计左侧铁门,可以看到丝网滤油器,灌油时就通过此  

     滤油器注入油箱内,注油量以测力计左侧之油窗可见为准。本  

     设备通常采用N68抗磨液压油,环境温度过高时视情加入N100  

     液压油增加粘度。

     *加油时务必严密注意油位高度。油量太少本设备不能正常工作,油量太多会造成液压油从工作油缸口泄漏。

3.5电气安装

    本设备供电电压为三相380V,主体和测力计之间的电气采用插头连接。通电前应打开测力计台板下的铁门,检查各接线有无脱落,熔断器是否松动,清扫电气箱内灰尘和杂物。确认设备已与供电线路连接后,按测力计台面板上的“电源”按钮,指示灯亮显示已打开供电。然后取出台板上所垫木块,点动钳口座升降按钮,检查下钳口座的升降动作是否与按钮上所示文字相符,如相反则调换任意二根相线位置;拧开送油阀升起活塞,参照主体立柱上的标尺检查活塞行程限位开关是否起作用;略微升起工作活塞后关闭送油阀,缓慢用手抬起摆杆直至度盘指针超过满量程的2%5%,检查摆杆限位开关是否起作用。

3.6调试

3.6.1关掉油泵电机,旋出油泵上面的M8丝堵,排出泵内的空气(和少量油一起流出),排净空气后旋回丝堵;启动油泵反复升降活塞将油缸、油管内的空气排净(这时打开测力计左侧缓冲手轮下的小门可观察到回油是连续、稳定的)。

    如果在试压中发现指针在某个区间有呆滞现象,则进行以下操作:

    a.选用量程,调整工作压力到到量程的一半并稳定;

    b.打开测力计后背中部铁门,旋开送油阀外圆右侧(面向测力计   

      后背)的排气丝堵,排净空气扣旋回。

   *c.进行以上操作时必须注意:①工作压力不可过大②排气丝堵旋

      回时用力应轻缓,谨防拧断。

3.6.2平衡砣的调整

    平衡砣的作用是平衡固定框架、试样、附件等的重量,使活塞上升后摆杆保持在铅垂位置。需调整该砣位置时,按以下方法:

    a.将活塞升起510mm,关闭送、回油阀,调整指针到度盘零点

    (上顶点);

    b.分别加挂BC砣,观察指针是否对准零点;

    c.如示对准零点,则调整平衡砣位置,方法是①加挂BC砣,

     如指针不对零则调整铝杆使指针对零;②再卸掉BC砣,如       

     指针不对零则调整平衡砣使指针对零;③重复以上步骤直至挂  

     卸任意砣指针均对零。

3.6.3缓冲阀的使用和调整

    转换量程需要调整缓冲时,应将缓冲阀手轮顺时针拧紧,再松开至相应刻线位置附近(记得线供参考)。

3.6.4试车

    a.将冷弯支座向两边等距拉开,以移动横梁升降时不碰到为准;

    b.在台板上安装球面下压板,升降移动横梁使上下压板相距约

     20mm

    c.选用A度盘,启动油泵,关闭回油阀开启送油阀使台板上升,

     缓慢加大压力至量程的80%

    d.检查回零误差,检查各油管接头有无漏油;

    e.如有漏油,卸力后拧紧该接头;

    f.选用BC量程,重复cde三个部骤。

 

*3.6.5再次调整安装

    启动油泵,活塞升起3-5mm,调整测力机整机水平至要求,此时可观察测力计摆杆上的水平泡居中的要求。

4.操作

*4.1注意事项

    a.测力计摆杆扬程不准超出规定限度,指针旋转亦不准超过

     一周。

    b.试验过程中,油泵突然停止工作时,应立即打开回油阀卸掉试

     验力。禁止在高压下起动油泵或检查原因。

    c.试验过程中,电器突然失灵,起动或停止按钮不起作用时,应

     立即切断电源,使试验机停止运转。

    d.移动横梁的用途是调整试验空间,试验过程中,严禁在加力和

     卸力时启动移动横梁,否则可能导致升降驱动机构失效。

    e.安装弯曲支座注意计算好支座间应有的距离,支座上的刻线为

     托辊中心线的位置,计算错误可能导致连接两个支座的连杆拉

     断。

    f.对于配有液压夹头的机型(根据用户需要配置),在调换钳口时

     应先切断油泵电机的电源,以免由于误操作使液压夹头动作造

     成伤害。

    g.禁止非该机操作人员上机操作。

4.2操作规范

    以拉伸破断试验为例(带◎的步骤只在需要时进行):

    a.接好电源线,按“电源”按钮,指示灯亮。

    b.根据试样规格选用量程,在摆杆上挂上或取下砣,必要时调整

     缓冲阀手轮。

    c.根据试样形状及尺寸,把相应的钳口装入上下钳口座内。

  ◎d.在描绘器的转筒上,卷压好记录纸(方格纸)。

    e.开送油阀使台板上升约10mm,然后关闭送油阀。如果台板已

     在升起位置,则不必先开动油泵送油,仅将送油阀关好即可。

    f.将试样的一端夹于上钳口中。对于配有液压夹头的机型,则按

     下控制盒上的“上紧”按钮,夹紧试样。

    g.开动油泵调整指针对准度盘零点。

    h.启动升降电机调整拉伸试验空间,将试样垂直夹持好。对于配

     有液压夹头的机型,则按下控制盒上的“下紧”按钮,将试样

     垂直夹持好。

  ◎i.将推杆的描绘笔放下进入描绘准备状态。

    j.按试验要求的加力速度,缓慢的拧开送油阀进行加力试验。试

     样断裂后关闭送油阀。如下一组试验间隔较长时间,还应停止

     油泵工作。

    k.把记录数值的描绘笔抬起。

    l.打开回油阀卸力后,将从动针拨回零点。

    m.取下断裂后的试样。对于配有液压夹头的机型,先按“上松”

      按钮使上钳口松开,再按“下松”按钮松开下钳口,分别取下

      断裂的试样。

 压缩弯曲等试验可参照上述各项进行操作。

4.3加力速度指示器使用

    根据试样的截面积和材质选择合适的量程,根据下表选择适宜的加力速度,操作送油阀手轮使指针同步于加力速度指示器,即可实现近似于所选加力速度的结果。

 

       

(转速:转/分  加力速度:KN/s

转  速

加  力  速  度

0.4

0.8

2

4

0.8

1.6

4

8

2.0

4

10

20

 

4.4自动描绘器的使用

    自动描绘器由记录笔、描绘筒、导线轮组等零件组成,使用本机构可以粗略地绘出“应力应变图”。操作步骤如下:

 a.装夹好试样,做好试验准备。

    b.在描绘筒上夹好记录纸。

    c.将弦线的一端系于移动横梁右侧的导线轮组上,并逐次穿过各

     导线组,选择描绘筒左端的三个沟槽中的一个缠一圈,并

     在弦线另一端挂上坠砣。

    d.选择沟槽中直径的,则在“应力应变图”上应变11绘  

     出;选择中等大小的,应变量放大至21,选择的沟槽,

     应变量放大至41

 e.通过改变弦线在沟槽中的缠绕方向来保证试验时描绘筒向着

     观察者的方向旋转。

    f.装上记录笔,使笔尖与记录纸恰好接触。

    g.试验结束后,取下记录纸。

4.5日常维护

    试验机各部分应经常擦拭干净,对没有喷漆的表面擦拭干净后应用棉纱少量的机油再擦一遍,以防止生锈,雨季期间更应注意擦拭,不用时用防尘罩罩住以防尘土侵入。

    测力计上所有活门不应打开放置,以免尘土进入内部,影响测量机构的灵敏性。

    长期频繁使用可能导致油量减少或变质,应当根据使用情况第隔13个月检查油量。本设备停止运行15分钟后,观察测力计左侧油窗,如油面低于油窗则添加同种液压油至油窗中间位置;如油已变质,则拧开测力计左侧下部油嘴将油放出,换上新的液压油。

 频繁使用本设备做拉伸破断试验可能导致部分坚固件松动。应当经常检查以下部位坚固情况:

    a.固定横梁和移动横梁前后各有两块(共8块)L型压板(起钳

     口卡板导向作用),每块压板各用2只螺丝固定;

    b.移动横梁两端各6只螺丝;

    c.6个月检查丝杆驱动链条的松紧程度,相应调整张紧轮

     位置(需拆下主体下部围板后进行);

    d.每年检查油泵传动皮带松紧程度并作相应调整(打开测力

     计下部活门后可进行)。

     根据环境条件和使用频度,第36个月对以下部位进行润滑:

    a.丝杆与机座结合处,以100号油润滑;

    b.丝杆驱动链条以黄油润滑;

    c.丝杆螺纹部分保持清洁并以黄油或二硫化钼润滑。

    ab.两处润滑均需拆下主体下部围板后进行。

固定横梁和移动横梁上各有2只装置钳口卡板,是本机的重要零件,应当根据使用情况经常清除钳口卡板与横梁接触面上的杂物,以免拉毛接触面。方法是:拆移动横梁一侧的压板,取出钳口卡板,用油抹布分别将钳口卡板和横梁的接触面清除干净,涂上适量黄油与石墨的混合油脂,装回钳口卡板后拧紧压板的固定螺丝。

5.故障处理

i 故障现象:送油阀有异常响声和振动。

可能的原因:因气温过高或长时间连续工作导致油温过高,使油的粘度变小。

相应的排除方法:适量掺入粘度较高的液压油(如N100号油),或暂时停机待油温下降后再继续工作。

ii 故障现象:试验机达不到额定试验力。

可能的原因:

    a.送油阀有异物卡阻。

    b.三角皮带过松或被油污染打滑。

    c.液压系统有泄漏。

相应排除方法:

    a.拆开清洗送油阀,如阀芯有拉毛可用牙膏研磨至光洁。

    b.调整三角皮带松紧或更换同规格的三角皮带。

    c.漏油处拧紧或更换上新垫片。

iii 故障现象:钳口在拉伸过程中有打滑现象。

可能的原因:试样上的氧化皮或铁屑掉进钳口卡板与横梁间的滑动面造成咬死或阻力增大。

排除方法:拆下钳口卡板用锉刀修磨滑动面上拉伤部位,并涂上石墨和黄油的调合剂。

iv故障现象:指针回零不稳。

可能的原因:

    a.指针轴或摆轴承被污染或锈蚀。

    b.推杆与齿轮受损。

    c.测力油缸被脏物阻卡。

    d.带动测力活塞转动的皮带脱落。

    e.测力活塞的锥端不在支承窝内。

相应排除方法

    a.清洗或更换同规格轴承。

    b.修正推杆或更换齿轮。

    c.拆下测力活塞用煤油或柴油清洗,用牙膏研磨。

    d.挂上皮带。

    e.抬回原位。

v 故障现象:移动横梁升降不畅。

在排除电气故障的前提下可能的原因:

    a.丝杆与机座孔间润滑不够或有异物阻卡。

    b.丝杆下部螺帽的锁定螺丝松动。

相应排除方法:

    a.拆下丝杆下部螺帽,启动油泵,用活塞将丝杆顶出150毫米左

     右,清洗、加润滑油、安装。

    b.检查并重新装螺丝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