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详情
-
产品属性
-
相关推荐
这是一只我们家里常用的电热水壶,实际上就是某小编家里拿出来的(PS:很便宜、地摊货、壶身内侧没钢材标志)。
实验人员往里面加入水(国标要求使用醋酸溶剂,此处为实验演示画面)。
烧开后,静置到冷却,倒入量杯中。
用一台相当高大上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进行金属元素的含量定量分析。
以下是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化学实验室资深测试经理夏庆云采访记录:
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化学实验室资深测试经理夏庆云
一、目前市面上的不锈钢水壶及其它类似家电中,使用的高锰钢材质这一块,国家标准是怎么样的?
答:实际上,在现有的国家标准里,有规定,食物容器中所使用的不锈钢,有它的应选用范围:应选用奥氏体型不锈钢、铁素体型不锈钢等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这里应该是指GB/T 3280-2007标准)的不锈钢材料制造。高锰钢并不在食具容器应选用范围内,因此从食品安全的判定,严格来说高锰钢是不能作为食具容器的材料的。高锰钢主要应用在重工业领域。
补充:据记者查证,目前,国家强制性标准GB9684-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不锈钢制品》中并未对食品用不锈钢容器或工具的不锈钢材质进行明确的牌号限定,哪怕商家使用了高锰钢,也缺少对应标准判定其不达标或不合格。因此,不少厂商图便宜,选择用高锰钢。
二、高锰钢材质的食品容器对人体是否具有危害性?其危害原理是怎样的?中大博士瞿俊雄说,食品容器加热,会把里面的锰溶出来,这个说法是否正确,溶出来的锰是否会被人体摄入吸收,对神经系统是否会有损害从而导致记忆力衰退?
答:锰这种元素,是人体所必须的微量元素,因此在这一块,以前一般认为,锰对人体无害,在我国锰只作为感观性状指标看待。事实上,如果使用我国相关国家标准的不锈钢制品,其锰的迁移水平不会造成健康损害,因此我国在GB 9684-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不锈钢制品》标准中并未对锰的可迁移量做出定量指标,而只是对铅、铬、镍、镉、砷的可迁移量做出了定量指标。
与此同时,国家越来越重视小家电产品中有害物质的安全指标,7月1日开始执行的《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管理办法》(ROHS 2.0),就明确规定了减少和限制铅、镉、汞等有害物质在电器电子产品中的使用,更大程度上保证小家电产品的使用安全。
中大博士瞿俊雄说,食品容器加热,会把里面的锰溶出来,这个是有的。实际在不锈钢食具容器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中,会使用一些比日常食物中更具有腐蚀性的材料来进行食品容器污染的检测,比如会用到醋酸、酒精等,在加热过程中,食品容器的化学成分或多或少会与食物发生反应,从而使容器中的元素进入食物进而被人体吸收。
有句话说,离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任何东西过量了它都是有害的。如果使用了一些不符合我国相关标准的钢材,例如高锰钢,可能会导致较多锰元素迁移出来,被人体过多摄入,产生一定危害。
三、其它不锈钢材质是否安全?为什么?请给消费者作一些使用提示。
答:不锈钢是一种家电、食具的良好材料,具有坚固、耐用、好清洗、耐高温等优点。国内较为广泛使用的是304和430两种钢材,一般430不锈钢主要用作食品用加工工具、磨具和餐具,304不锈钢常用于生产厨用小家电,这个是符合国家标准的,使用这类符合标准的钢材的家电食具,它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