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详情
-
产品属性
-
相关推荐
洛奇蓄电池-洛奇蓄电池MPC12-100 12V100AH
洛奇蓄电池-洛奇蓄电池MPC12-100 12V100AH
未来,我国锂电池产业空间演变将呈现出三大趋势,即产业梯度转移趋势加剧,中西部地区比较优势明显,上游的锂电池材料产业更多的集中在东部地区,而下游的电芯组装等环节将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锂离子动力电池成为升级方向,产业向传统汽车城市汇集。高端锂电池材料“门槛”较高,东部区域优势将更加明显,以北京、江苏、上海等为代表的智力密集型东部区域将继续保持垄断地位。
2010年,中国锂电池市场规模达到276.1亿元,较2009年增长37.9%。从产量上来看,2010年中国锂离子电池产量达到36.7亿块,同比增长33.9%。
从2010年中国锂离子电池产业产值分布中可以看出,我国的锂电池产业主要集中分布在以广东地区为代表的珠三角、以江浙为代表的长三角和以京津地区为代表的京津唐地区。同时,由于锂电池的产业链向上游延伸到了锂矿资源,因此以江西宜春、四川阿坝、青海和西藏等为代表的锂矿资源丰富的地区则具备了发展锂电池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些地区纷纷提出了适合于自身的锂电池产业发展思路。
随着竞争的加剧,我国锂电池产业的转移和融合的趋势也渐趋明显。
劳动密集型环节梯度转移趋势加剧,上游锂矿环节中西部地区资源优势明显。珠三角地区汇聚了大量的锂电池制造企业,随着内地劳动力成本的逐步降低,电芯组装等劳动密集型环节将逐步由沿海向内地转移。而从产业链上游来看,锂电池的重要原材料碳酸锂主要来自于矿石和卤水。中国锂矿石主要分布在四川、江西、湖南和河南等地,卤水主要集中在青海和西藏。江西宜春、江西新余、四川阿坝、青海和西藏等占据资源优势的中西部城市开始加大锂电池产业的投资力度。
锂离子动力电池成为升级方向,产业向传统汽车城市汇集。锂电池的发展方向在于汽车动力电池,因此锂电池相关产业链各方多采取合资合作的方式发展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其中典型的模式为“汽车整车厂+锂离子电池厂商”和“汽车零部件厂商+锂离子电池厂商”。因而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呈现出向传统汽车工业城市汇集的趋势,北京、上海、合肥、广东等汽车城市将成为未来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重点布局的城市。
高端锂电池材料“门槛”较高,东部优势区域将保持产业集聚。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化的瓶颈在于其技术性能和安全性,而高端电池材料则是锂离子动力电池性能的决定因素。以隔膜、六氟磷酸锂等为代表的高端锂离子电池材料有着较高的进入“门槛”,以北京、江苏、上海等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区域将继续保持垄断地位。
做好回收再利用 让铅酸蓄电池不再被误读
当锂电池因为电动汽车的潮流越来越变得风生水起的时候,它的“长辈”铅酸蓄电池却因为污染等原因遭到口诛笔伐。已有150岁高龄的铅酸蓄电池当真已经步入暮年了吗?真相或许与你所知的并不相同。
蓄电池是1859年由普兰特(Plante)发明的,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铅酸蓄电池自发明后,在化学电源中一直占有优势。这是因为其价格低廉、原材料易于获得,使用上有充分的可靠性,适用于大电流放电及广泛的环境温度范围等优点。
到20世纪初,铅酸蓄电池历经了许多重大的改进,提高了能量密度、循环寿命、高倍率放电等性能。然而,开口式铅酸蓄电池有两个主要缺点:
①充电末期水会分解为氢,氧气体析出,需经常加酸、加水,维护工作繁重;
②气体溢出时携带酸雾,腐蚀周围设备,并污染环境,限制了电池的应用。近二十年来,为了解决以上的两个问题,世界各国竞相开发密封铅酸蓄电池,希望实现电池的密封,获得干净的绿色能源。
一种新的材料的出现到变成大众化的产品至少需要20年左右的时间,而节能减排的趋势却是越走越近。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废旧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处理方法:
(1)无损修复技术。随着“废旧铅酸蓄电池无损修复技术”的诞生,废旧铅酸蓄电池对环境的污染或将得以遏制和逆转。
(2)“全湿法”的应用。面临生存危机,浙江汇同电源公司成功研制出“全湿法”,攻克了费用以及技术难关。“全湿法”能有效重新利用废旧铅酸蓄电池,并具有节能降耗、污染物零排放等优点。
(3)铅酸蓄电池活性修复剂助力。可使12v以上废旧铅酸蓄电池“起死回生”,使用时间增加至原来的1~1.5倍。如果对新电池进行维护则延长电池使用寿命2~3倍,并终实现循环经济,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新能源拉响锂电池过剩的警报
多家机构研究显示,蓬勃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可能会出现电动汽车电池产能过剩的局面,各国政府为促进这一新兴产业竞相提供补贴的做法,或许会加剧这一趋势。
未来2年产能超需求两倍
彭博新能源财经新研究表明:因为锂离子电池制造商大力投资扩张生产能力,超过汽车制造商大规模生产电动汽车的步伐,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制造能力将大幅超过需求,除非汽车制造商的需求在短期内大幅上升,到2013年,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价格将呈下跌趋势。哈兹梅—普华永道旗下柏亚天咨询公司驻美国马萨诸塞州负责电动汽车事务的合伙人也表示,利用未来生产汽车的数量计算一下电池的需求量,就可以明显看到,2014年、2015年左右将出现产能过剩。
调查数据显示,未来2年锂电池产能将超过需求两倍。与2011年全年要交付的12.4万辆电动汽车相适应,当前锂离电池产能为2.4吉瓦时水平。虽然汽车制造商计划提高产量,在2013年生产83.9万辆电动汽车,与此配套的锂离子电池需求将达到18吉瓦时—两年实现七倍增长。尽管需求增长迅速,但电池制造商的在建供应能力将在2013年达到35吉瓦时,几乎是计划中电动汽车需求量的两倍。
柏亚天咨询公司预计,到2020年,电动汽车行业的总体规模将达到3000亿美元,其中电池生产商可能占500亿美元。哈兹梅估计,这段时期电池生产商的总投资将在200亿美元到300亿美元之间。
目前,电动汽车电池成本为800~1000美元/千瓦时,占到普通电动汽车成本的30%~50%。彭博新能源财经能源智能技术分析师认为,短期过剩的产能与市场竞争会推低电池价格,从而提升电动汽车的经济性,但必然会使小型单一业务电池制造商处境更加艰难。他同时表示,短期内较大的企业(主要来自亚洲)能够容忍有限的需求并通过降价参与竞争,但是较小的单一业务电池制造商将不得不争夺越来越少的供货合同。对于后者,诸如电网级能量存储的其他应用途径将是至关重要的需求来源。但也有观点认为,由于电池保存期有限,电池制造商不太可能让电池产量超过市场需求,他们会降低产出以匹配紧缩的需求。
10年后电池成本跌六成为电动汽车生产电池的企业似乎即将迎来一轮优胜劣汰,各国政府为促进这一新兴产业竞相提供补贴的做法,可能导致该行业2015年前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自2008年和2009年经济衰退以来,美国政府向电动汽车行业投入资金约50亿美元,以保证美国汽车行业不在国际竞争中落于人后。其中24亿美元计划投入到电池项目中。
随着近此轮投资浪潮中的工厂陆续投产,产能过剩问题将在2015年左右变得非常突出。彭博新能源财经的调查显示,拥有电动汽车规划的汽车制造商已经与5大锂电池制造商紧密合作,并通过商业供货合同或合资企业确保了自身项目的电池供应充足。然而,目前已有超过20家电池制造商完成或在建项目,这些产能已经过剩。长期来看,在行业达到一定规模时,锂离子电池价格将会继续下跌。我们预期随着电动汽车销售增长,电池成本到2020年按照经验曲线将下降到350美元/千瓦时左右。
虽然今天的装机产能仍然远远低于到2020年时的需求,但随着生产开始发力,已经公布的产能投资将远远超过汽车生产商预计的需求量。可以想见,这种产能过剩的局面必然会直接危及电池生产企业的生存。哈兹梅说,由于技术仍在不断发展之中,人们现在变得更加谨慎,不希望过早用代产品充斥市场。
二十多年来,德赛集团先后与索尼、飞利浦、西门子、通用电气、东芝、旭电等跨国公司合资合作,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现代化管理。德赛斥巨资建立了的技术中心,并与清华大学、天津大学联合成立博士后工作站,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设立了研发机构,推出了光电、通讯终端、数码视听、新型电池、精密部件、税控安防等领域的科技产品,组建了完善的销售网络,进军国内外终端消费市场。
经过近年来的高速成长,德赛的各大产业均进入行业前列,德赛品牌价值和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德赛是亚洲、第三位的LED全彩屏制造商;德赛DVD、电话机和锂离子充电电池被评为“中国”产品,“德赛”商标已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德赛DVD被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国家出口免验产品; 德赛电话机、 DVD 、锌锰及碱性电池被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免检产品,德赛电池成为国内、二次电池主流品牌,多项新能源电池的研发处于国内乃至世界前列。
德赛电池在移动电源多个细分市场已经处于国内地位,小型移动电源保护线路板居国内同行之首,产品广泛应用于苹果、三星、诺基亚、索尼等公司的高端电子产品中,其中在iPhone手机电源管理系统的市场份额处在位臵。
根据IIT数据,2010-2020年,便携移动设备锂电池销售额将由8760亿日元增长至2.05万亿日元,复合增长率达到8.9%;动力电池将由430亿日元增长至2.72万亿日元,复合增长率将达到51.4%。锂电池行业步入快速增长新阶段。
智能手机需求爆发推动公司步入发展快轨道。随着以苹果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的飞速发展,2009年下半年以来公司半年度收入同比增速分别达到33.9%、41.0%、45.1%和76.5%。随着iphone4的热销和iphone4S的发布,我们预计苹果公司3季度和4季度出货量将分别达到2250万只与3000万只,同比增速将分别达到60%和85%。我们认为,行业高成长将推动公司持续高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