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热成像仪
一、红外热像仪的基本原理
所有温度高于零度(-273℃)的物质都不断地辐射着红外线即热辐射,而热辐射能量的大小,直接和物体表面的温度和材料特性相关。
红外热像仪通过探测目标物体的红外热辐射,并通过光电转换、电信号处理等手段,将目标物体的温度分布图像转换成视频图像,其器件和技术主要为焦平面探测器、后续电路、图像处理软件等三部分:
焦平面探测器用于感知目标物体的温度分布,并转换为微弱的电信号;
后续电路将微弱的电信号进行电子学放大和逻辑处理,从而能够清晰地采集到目标物体温度分布情况;
图像处理软件则对上述放大后的输出电信号进行处理,呈现为目标物体温度分布的可见光像。
红外焦平面阵列:
焦平面探测器的焦平面上排列着感光元件阵列,从无限远处发射的红外线经过光学系统成像在系统焦平面的这些感光元件上,探测器将接受到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进行积分放大、采样保持,通过输出缓冲和多路传输系统,终送达监视系统形成图像。
2、红外焦平面阵列分类
(1)根据制冷方式划分
根据制冷方式,红外焦平面阵列可分为制冷型和非制冷型。
制冷型红外焦平面目前主要采用杜瓦瓶/快速起动节流致冷器集成体和杜瓦瓶/斯特林循环致冷器集成体[5]。由于背景温度与探测温度之间的对比度将决定探测器的理想分辨率,所以为了提高探测仪的就必须大幅度的降低背景温度。当前制冷型的探测器其探测率达到~1011cmHz1/2W-1,而非制冷型的探测器为~109cmHz1/2W-1,相差为两个数量级。不仅如此,它们的其他性能也有很大的差别,前者的响应速度是微秒级而后者是毫秒级。
(2)依照光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原理划分
依此条件,红外探测器可分为光子探测器与热探测器两大类。
光子探测器是基于光子与物质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光电效应为原理的一类探测器,包括光电子发射探测器和半导体光电探测器,其特点是探测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对波长的探测选择性敏感,但光子探测器一般工作在较低的环境温度下,需要致冷器件。
热探测器是基于光辐射作用的热效应原理的一类探测器,包括利用温差电效应制成的测辐射热电偶或热电堆,利用物体体电阻对温度的敏感性制成的测辐射热敏电阻探测器和以热电晶体的热释电效应为根据的热释电探测器。这类探测器的共同特点是:无选择性探测(对所有波长光辐射有大致相同的探测灵敏度),但它们多数工作在室温条件下[6]。
(3)按照结构形式划分
红外焦平面阵列器件由红外探测器阵列部分和读出电路部分组成。因此,按照结构形式分类,红外焦平面阵列可分为单片式和混成式两种[7]。
其中,单片式集成在一个硅衬底上,即读出电路和探测器都使用相同的材料,如图 1所示。混成式是指红外探测器和读出电路分别选用两种材料,如红外探测器使用 HgCdTe,读出电路使用 Si.混成式主要分为倒装式(图 2(a))和 Z平面式(图 2(b))两种。
(4)按成像方式划分
红外焦平面阵列分为扫描型和凝视型两种,
其区别在于扫描型一般采用时间延迟积分(TDI)技术,采用串行方式对电信号进行读取;凝视型式则利用了二维形成一张图像,无需延迟积分,采用并行方式对电信号进行读取。凝视型成像速度比扫描型成像速度快,但是其需要的成本高,电路也很复杂。
(5)根据波长划分
由于运用卫星及其它空间工具,通过大气层对地球表面目标进行探测,只有穿过大气层的红外线才会被探测到。人们发现了三个重要的大气窗口:1mm~3mm的短波红外、3mm~5mm的中波红外、8mm~14mm的长波红外,由此产生三种不同波长的探测器。
3、读出电路
读出电路是红外焦平面阵列当中的十分重要的环节。对于周围物体的黑体辐射,被测物体的辐射信号相当微小,电流大小为纳安或者是皮安级,要把这么小的信号读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这种小信号很易受到其它噪声的干扰,因此,选择和设计电路就成为特别重要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