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化铝底板,第三代晶闸管模块,性能优且稳,国际。
一、特点
单向导电性指标,“漏电流”只及标准的1/200且长期稳定。
DBC底板使模块工作寿命指标,承受冷热冲击次数至少高过标准10倍(氧化铝DBC底板为5倍)。
散热能力强,同等条件温升,避免快速热老化击穿。
浪涌电流为额定值的19〜42倍(标准16倍)。
电压临界上升率高DV/dt≥1000V/μs,不易误触发。
额定电流3〜4倍(标准为1倍)时,管压降只有1.2〜1.7V.
配上瞬态衰减器,可承受4KV脉冲群、浪涌过电压,避免快速电老化击穿,耐压无须超过1600V.
它以前太贵,工艺新突破使工业级产品的价格降到与国产可控硅模块差不多,便于普及应用。
二、电连接
模块内含有二个晶闸管芯;通用电连接型式,代号为C.1、2、3为功率端,配有不锈钢螺钉,可作为一个整流臂,用于直流电路;也可把2、3短接成一个端,1为另一端,构成“反并联”连接,用于交流电路。5、6端分别为对应的晶闸管的门极控制端,可用电线锡焊后引出。
三、主要应用
整流器、充电器、变流器、无功补偿节电器、交流调压器、固态开关等。
四、模块底板
市面上的晶闸管模块绝大多数是代产品,3mm厚的铜底板沉甸甸的。铜板、陶瓷层、硅芯片三层材料热膨胀系数相差很大,冷热冲击使层间开裂损坏,属淘汰产品。
第二代晶闸管模块采用氧化铝DBC(Direct Bonding Copper)底板,由0.3mm薄铜皮与氧化铝(白色)键合成一体难以开裂,见图2.但是氧化铝的热膨胀系数与硅芯片相差还不够小,二者之间还会微裂。
第三代晶闸管模块采用DBC底板,由0.3mm薄铜皮与陶瓷层(白色)键合而成一体难以开裂。而且陶瓷层与硅芯片的热膨胀系数相接近,也不易开裂。福建省电子产品监督检测所测试证实:产品耐用性指标“承受冷热循环次数”达到JB/T7826-1995(即IEC TC47)标准的10倍以上。模块“工作寿命”难题才得到满意解决。目前国际上只有个别厂家能生产(第三代)长命晶闸管模块。
其他说明
参数见下表.
参数 |
型
号 |
MTC27-16CM |
MTC49-16CM |
MTC60-16CM |
MTC116-16CM |
MTC130-16CM |
MTC250-16CM |
MTC320-16CM |
MTC500-16CM |
电流 |
平均Iavm |
27 A |
49 A |
60 A |
116 A |
130 A |
250 A |
320 A |
500A |
有效Irms |
50 A |
80 A |
100 A |
180 A |
300 A |
400 A |
500 A |
785A |
浪涌电流倍数Ism/Iavm |
19倍 |
23倍 |
25倍 |
19倍 |
42倍 |
34倍 |
29倍 |
30倍 |
I 2 t, K*A 2 S |
1.35 |
6.6 |
11.2 |
25.3 |
151 |
360 |
420 |
1125 |
门极功率Pgm |
10 W |
120 W |
漏电流Irrm |
3 mA |
5 mA |
10 mA |
40 mA |
当It=? 时
正向管压降Vt |
80A
1.64V |
200A
1.75V |
200A
1.57V |
300A
1.50V |
300A
1.36 |
600A
1.36 |
600A
1.32V |
1200A
1.3 |
门极
电压 |
Vto |
0.85 |
0.85 |
0.85 |
0.80 |
0.80 |
0.85 |
0.80 |
0.80 |
反向 |
峰值 Vrgm= 10V |
门极
触发 |
电压 |
Vgt=1.5 V |
2.5V |
2V |
2V |
2V |
电流 |
Igt=100 mA |
150 mA |
150 mA |
150 mA |
300mA |
挈住电流Il |
450 mA |
300 mA |
200 mA |
200 mA |
400mA |
维持电流Ih |
200 mA |
200 mA |
150 mA |
150 mA |
300mA |
关断时间Tq |
150μ S |
150μ S |
150μ S |
150μ S |
200μ S |
200μ S |
350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