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厂污水处理设备供应厂家润泓
价格:电议
地区:山东省 潍坊市
电 话:13165363783
手 机:13165363783
传 真:0536-6516688

概述:

饮料工业是我国食品工业发展快的行业之一。品种也由单一的汽水发展成为包括碳酸饮料、果汁及果汁饮料、蔬菜汁及蔬菜汁饮料、含乳饮料、植物蛋白饮料、瓶装饮用水、固体饮料、茶饮料和特殊用途饮料等在内的十大类。在饮料工业上规模上档次的同时,由此而产生的废水及其对环境的污染也逐渐为人们所重视。  饮料生产为典型的间歇生产,生产废水水质水量不稳定,给废水的处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在软饮料的生产中,碳酸饮料的产量,约占50%。碳酸饮料是由糖浆和碳酸水定量配制而成,其生产过程可分为三个基本工序,即:糖浆的配制、碳酸水的制备、洗瓶灌装封口等,废水主要来自灌装区的洗瓶水、冲洗水、碎瓶饮料和糖浆缸冲洗水以及设备和地面的冲洗水;其中设备和地面冲洗水水量,有机物浓度较低且水量较均匀,其排放量占总废水量的70%。混合废水的特点是:有机物的含量高,水质水量极不均匀,尤其是废水量随季节的波动大,pH值不稳定。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已经逐步认识到环境保护对社会和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为防治某饮料厂产生的污水对周边环境的污染,需将饮料厂的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是某饮料厂污水处理工艺的设计。

工程设计原则 :

  (1)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  (2)根据设计出水水质和出厂水水质,所选污水处理工艺力求技术先进成熟、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妥可靠、高效节能、经济合理,确保污水处理效果,减少工程投资及日常运行费用。  (3)妥善处理和处置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栅渣、沉砂和污泥,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4)为确保工程的可靠性及有效性,提高自动化水平,降低运行费用,减少日常维护检修工作量,改善工人操作条件,本工程的设备采用国内优质产品。  (5)为保证污谁处理系统正常运转,供电系统需较高的可靠性,采用双回路电源,且水厂运行设备有足够的备用率。  (6)在污水厂的征地范围内,厂区总平面布置力求在便于施工、便于安装和便于维修的前提下,使各处理构筑物尽量集中,节约用地。

工艺流程说明:

该饮料废水处理工艺由调节水质、厌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和污泥处理处理四部分组成。生产车间的废水首先流过细格栅,先去除大的悬浮物,然后进入调节池,调节池可调节进入处理系统的水量大小,使处理系统运行稳定,同时向其内投入适量的氢氧化钠调节水质。厌氧生物处理采用UASB技术,调节沉淀池废水用泵压入UASB进行厌氧生物处理,大部分有机物在UASB反应器中降解,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沼气经水封罐和气水分离器后用火炬点燃进行燃烧处理,由于产生的沼气量较少所以对环境没有污染。UASB出水自流进入预曝沉淀池,预曝沉淀池是厌氧处理单元和好氧处理单元之间的重要构筑物,其功能主要是去除厌氧出水的悬浮物和H2S等有害气体,增加水中的溶解氧,为好氧处理创造有利的条件。好氧生物处理采用SBR技术,预曝沉淀池的出水自流进入SBR进行好氧生物处理,以进一步降解水中的有机物。调节沉淀池、UASB、预曝沉淀池、SBR等处理单元产生的污泥排入集泥井,集泥井中的污泥泵提升至污泥浓缩池,污泥经浓缩后进入污泥脱水间用带式压滤机进行机械脱水,产生的泥饼作为有机农肥外运。污泥浓缩池的上清液和污泥脱水间的压滤液排入集水井进行再处理。



污水处理部分:

1格栅  因为排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中含有一定量较大的悬浮物或漂浮物,所以在处理系统之前设置格栅,以截留这些较大的悬浮物或漂浮物,防止堵塞后续处理系统的管理、孔口和损坏辅助设施。格栅可以根据格栅条的净间隙不同而分为粗格栅、中格栅以及细格栅,分别用于截留不同粒径的杂物而设计,也可以根据栅渣量的大小二选择不同的清渣方式,可采用人工清渣或机械清渣[2]。  本设计由于废渣较少,采用中格栅进行隔渣,设置在污水泵房前,以去除的废渣,采用人工清渣方式。格栅采用FO-WS-100(Ⅰ) 栅距:25mm;材质:不锈钢SUS304L×B=2100×300 mm。 

2 调节沉淀池  作用  均质调节池对悬浮物(SS) 或可沉淀污染物达到部分去除后, 可大大减轻后续处理负荷, 降低处理成本可使均质调节池具有部分初次沉淀池的功能,因部分污染物颗粒沉淀可节约后续化学处理药剂消耗或污泥处理耗能。  均质调节池同时具有预生化作用, 达到“一池多用”的效果。近年来生物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发展证明,对工业废水特别是以往难以生化处理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石油化工类废水等,均可采用以生化处理为主的工艺进行处理, 生化工艺中定向培养的特异高效菌株适应水质冲击负荷较强,对专一工业废水中污染物去除量尤其稳定,这给均质调节池设置预生化处理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托。经调节池预生化再进入下一处理单元,使处理流程更趋简化,处理单元布设更紧凑,由调节池“一池多用”,达到了优化设计的目。

 3 设计要点   (1)进水一般为重力流,出水用泵提升。池中水位不高于进水; 管的设计高度,水深一般为2m左右,水位为死水位;  (2)调节池的池形宜为方形或圆形利于混合,长形池宜设多个进出水口; (3)调节池中应设冲洗装置、溢流装置、排除漂浮物和泡沫装置,以及洒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