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QN Conneor ;连接器
价格:电议
地区:江苏 丹阳市
电 话:86 0511 86312937
传 真:86 0511 86317576

剖析QLF快锁接头QMA和QN的设计得失

[b]——探索QMA和QN的设计方案[/b]

QUICK LOCK接头的出现是行业的趋势,具有重大意义,尤其是SMA,N的QUICK LOCK 版本QMA和QN,因为SMA和N是RF接头主流的产品,几乎占到RF 接头市场份额的40%,一旦QMA和QN能做到跟现有SMA和N一样的性能和成本,会迅速地在很多应用场合替代SMA和N,这会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我们先从QUICK LOCK接头的起源说起, N是射频同轴接头家族发明早,成熟,应用也广的接头。N的使用频率DC-11GHz VSWR≤1.25;精密型N型接头使用频率DC-18GHz VSWR≤1.08。还有一种在N基础上设计的APC-7精密平面接头使用频率DC-18GHZ VSWR≤1.003+0.002(f)GHZ。SMA也是RF CONNECTOR家族的老成员,SMA的使用频率:DC-18GHz VSWR≤1.3;见图(1)
  
由于SMA 和N头连接方式都采用螺纹紧锁方式,具有体积大,装卸需要工具,速度慢,操作时需要留空间等缺点。一些通信设备商(比如NOKIA等)和军方陆续传递出了对QUICK LOCK接头QMA和QN的需求信息,因此行业内陆续推出了一些QUICK LOCK设计的SMA 和N 接头,我们称之为QMA和QN. 这种设计力求具备节省装卸时间,不用工具,省去了操作空间,能360°转动,高密度排列等优点.
H+S和RADIALL是早开始这项研发的RF CONNECTOR MANUFACTURER,几年内陆续推出了QMA和QN设计并联合AMPHENOL RF和ROSENBERGER结成QLF战略联盟,分享技术,统一界面标准,合力向市场推广。见[url]www.qlf.info[/url]
我们的RF TEAM也一直致力于QUICK LOCK CONNECTOR QMA和QN的研发,以期为行业提供的的设计方案。同时我们一直在跟踪QLF的研发。现在我们的设计方案已日臻完善。

本文章我们试图通过与QLF设计的横向对比来阐明我们的设计思路。
?        我们先来看QMA,以下是QLF版本的QMA设计(图2)

我们认为这个设计是基本完美的,能做到接近SMA的比较高的工作频率,但还存在一些小问题:
1)        现有市场上的QMA都没有用于防水的密封圈,这样会造成有害气体及水气侵入,由此导致接触导体的可靠性变差。QLF近宣称推出世界首款具有防水功能的QMA,并能跟现有QMA母头互配,这是一个有效解决的方法,但我们目前还没有看到产品。
2)        用铍铜制作的QMA弹簧锁的成本较高,几点因素:铍铜材料成本高,加工难度大,需要热处理,而且需要做专门环保处理
3)        QMA公母头相匹配后,内导体的接触有效长度太少,只有1.6mm,而SMA的有效接触长度是2.3mm,见图(3),这会导致多次使用后内导体的接触可靠性降低。
以上几点是我们认为现有QLF版本QMA还有改进余地的地方,事实上我们即将公布的新版的QMA(为区分,暂且称为CQMA,下同)已经很好的解决了以上问题。
1)        我们的防水设计非常巧妙(如图4),公头外导体孔槽内的O型密封圈在母头外壳斜面的挤压作用下,产生非常好的密封和抗震效果。

2)        我们的CQMA公头弹簧锁是不锈钢制作,(如图5),成本仅仅是铍铜弹簧锁的1/10,并有非常好的抗震效果,完满足军用要求。并且我们对QLF版本的QMA弹簧锁设计做过分析和试验,发现适当修改尺寸后完全可以用青铜替代铍铜,有效插拔次数也完全可以超过QLF标称的100次。

3)        我们认为应该保持SMA相匹配后的接触有效长度2.3mm,我们的设计很容易就实现了这一点。但我们发现QLF的设计很难实现这个目标,因为如果内导体的长度被加长后,会导致其在互配时失去弹簧锁的导向作用,由此增加接触失效的风险。
另外从节省空间的角度考虑,我们特别设计了MINI版本的QMA,我们称之为MINI-CQMA,(如图6),他们具有同样出色的性能表现和更小的体积。

?        再来谈谈QN,实际上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RF工程师就曾经在N CONNECTOR基础上开发过一种快插自锁型连接器(QN), 见图(7),具有不错的效果。在某些特殊场合得到很好的应用。

?        我们来看看QLF发起人HUNER SUHBE陆续发布过的3个版本的QN   
1)        2002版本,见图(8)
         
     2002版本首先比较成功地抛开了螺纹结构,实现了快插、自锁功能。
优点:  1.提高了连接器装卸效率,达到了快插、自锁,不用工具。
2.        减小了外形尺寸,减轻了重量20%—40%,节约了铜材20%—50%。
3.        提高了连接器的安装密度,节省了安装空间。
4.        连接器安装后可以360°旋转,能保持良好接触。
5.        连接器安装拆卸的培训简单。
缺点: 1.零件加工精密要求高,电气接合面之间间隙大小完全受零件加工控制。
      2.结合面有间隙无接触压力,会影响驻波和高互调性能
3.有些偏离N型基本参数QN设计工作重新计算、校验工作量巨大,成熟的N型连接器的成功资源没有被利用
2)2003版本,见图(9)
           
    2003版本在2002版本的基础上作了改进。
特点:  1.在连接器的接触界面增加了一片波浪垫圈。利用波浪垫圈的弹性来增加轴向压力,并能消除接触端面的间隙。
      2.降低了接触电阻,有利互调性能的改进。
缺点: 连接器接触端面利用波浪垫圈的弹性解决了间隙问题,但在整个圆周面点上仅有几个点而已,在该点周围的阻抗仍没有达到很好的匹配,电磁波在该点上会引起反射。该连接器使用在DC—1.5GHZ较好,1.5—3G尚可。如果3—6GHZ驻波会更大。6—11GHZ驻波将会更大。
3)2004版本,见图(10)
               
2004版本在2003版本的基础上又作了进一步的改进。
特点: 1、连接器接触面由波浪垫圈改为放射状的碟型弹簧片,增加了轴向压力,减小了接触电阻,提高了接触稳定性。
    2、由于改用了放射状的碟型弹簧片,它与接触端面接触时已不再是几点,而是整个圆周。这样更有利于互调性能的改善,驻波的减小和更低的插入损耗。
  缺点:1、外导体的接触端面采用了,与放射状的弹簧片的作用下,产生较大的轴向压力,接触电阻得以改善.但同时由于和弹簧作用的领域是个不规则的几何形状,用传输理论推导就会发现该段的特性阻抗是不连续的,会引起较大反射。尤其在传输高频率电磁波时影响更大。DC—1.5GHZ驻波很好,1.5—3GHZ驻波可以接受,3—6GHZ有些场合可能影响使用,6—11GHZ会更差。
         2.该设计仍没有采用N型内导体外径φ3.04和外到底内径φ7.00的基本参数,因此如果要把N型改成这种快插、自锁式会带来大量的重新设计验证的工作量。N型成熟的几十年积累起来的可贵设计资料付之东流。

   基于新版本2004版的QN的问题,我们认为还可以做以下改进:

1.        SMA,N,APC-7精密平面接头三种经典的射频同轴连接器之所以能做到频带宽,VSWR小,是因为他们的接触界面间隙为零,阻抗连续,几乎无反射。而QN如果采用上述版本的弹性接触端面肯定会导致阻抗不连续。所以我们认为仍应采用N型的刚性接触,保证接触端面阻抗连续,使QN能保持N的电气性能:DC—11GHz VSWR≤1.25,精密型QN达到DC-18GHZ VSWR ≤1.08。我们的新设计遵循这一规则并实现了接触端面零间隙,保证了阻抗连续,由此保持了N型的性能指标,并且接头所
用材料仅是QLF版本的80%,(如图11)


                          
1.        我们认为QN的设计应该遵循现有N型的基本参数:内导体应取Φ3.04,而不是Φ2.97,外导体的内径应取Φ7.00,而不是Φ6.85。我们的设计保留了N的基本参数,由此也避免了大量的重新设计验证和试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