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溶解氧分析仪的常见故障现象及对应的处理方法
发布时间:2025-11-17 10:32 溶解氧分析仪在水处理、环保监测、水产养殖、制药和化工等行业中广泛应用。当仪器出现异常时,会影响工艺控制或数据准确性。以下是溶解氧分析仪的常见故障现象及对应的处理方法,适用于主流电化学法(膜覆盖型)和光学荧光法溶解氧分析仪。
一、显示值为“0”或极低(远低于实际)
可能原因及处理:
1.传感器膜破损或老化(电化学法)
膜破损会导致电解液泄漏或空气直接进入,使电流信号异常。
处理:更换透气膜和电解液(按说明书操作),重新极化(通常需数小时)。
2.荧光帽污染或老化(光学法)
荧光敏感层被油污、藻类或沉积物覆盖,或使用寿命到期(一般1–3年)。
处理:用软布蘸清水或温和清洁剂轻轻擦拭荧光帽;若无效,更换新荧光帽。
3.探头未正确安装或未浸入水中
探头暴露在空气中或安装位置水流不畅。
处理:确认探头完全浸没于流动水体中,避免气泡附着。
4.电极未极化或极化时间不足(电化学法)
新换膜或长时间停用后未充分极化。
处理:通电极化4–24小时后再使用。
二、读数漂移、不稳定或波动大
可能原因及处理:
1.水流速度过低或静止
溶解氧测量依赖水样持续更新,静止水会导致局部耗氧。
处理:确保探头安装在流动管路中,或加装流通池/搅拌装置。
2.温度补偿故障
DO值受温度影响显著,若内置温度传感器损坏或未启用自动补偿,会导致读数偏差。
处理:检查温度显示是否正常;必要时校准或更换温度探头。
3.电磁干扰(EMI)
附近有变频器、电机或强电源线干扰信号传输。
处理:使用屏蔽电缆,远离干扰源,确保良好接地。
4.接线松动或电缆进水
信号线接触不良或受潮导致噪声。
处理:检查接头密封性,干燥后紧固;更换防水接头或电缆。
三、校准失败或无法校准
可能原因及处理:
1.校准操作错误
未使用正确的校准方法(如零点校准用水未脱氧,或饱和空气校准未在稳定环境中进行)。
处理:
零点校准:使用新鲜配制的亚硫酸钠(Na?SO?)溶液或专用零氧液。
跨度校准:在已知温度下,将探头置于与空气平衡的洁净水中(或使用空气饱和水),确保水面平静无扰动。
2.传感器响应迟钝
膜堵塞、电解液干涸(电化学法)或荧光层失效(光学法)。
处理:清洁或更换传感元件,重新校准。
仪器内部电路故障
放大器、AD转换模块异常。
处理:联系厂家或专业维修人员,勿自行拆解。
四、读数持续偏高(如接近饱和值)
可能原因及处理:
1.探头表面附着气泡
气泡在膜或荧光帽表面形成“假氧”信号。
处理:轻敲探头或调整安装角度使气泡逸出;检查进水是否带气。
2.校准环境含氧异常
校准时水温过高、海拔未修正,或使用了富氧水。
处理:按当地大气压和水温查表确认理论饱和DO值,重新校准。
3.光学探头受强光直射(仅光学法)
外部光线干扰荧光检测。
处理:加装遮光罩或将探头置于避光位置。
五、维护建议(预防性措施)
1.定期清洁:每周检查膜/荧光帽是否污染,及时清洗。
2.定期更换耗材:电化学探头每3–6个月更换膜和电解液;光学探头每1–2年更换荧光帽。
3.正确存储:短期停用可湿存(浸泡在去离子水中);长期停用按说明书干存或专用保存液存放。
4.定期校准:建议每周或每次关键测量前进行一次校准。
以上是溶解氧分析仪的常见故障现象及对应的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供参考。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