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的原理

发布时间:2022-08-12 09:01

    电子顺磁共振破谱仪也叫电子自旋共振光谱仪,当电子暴露于外部的磁场时,利用电子的自旋,能够检测各种状态和细胞内的化合物中原子的类型。广泛应用于化学、物理、材料、环境、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
    物质组成的基本单位是分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在多数情况下,电子在分子(或原子)轨道中是配对的,由于它们处于同一轨道中,且自旋方向相反,所以,这类化合物是逆磁性物质。但是,有许多化合物的分子轨道或原子轨道中存在着未配对的电子。这类含未成对电子的物质就是EPR研究的对象。
    含有未成对电子的物质,在没有外磁场作用时,这些未成对电子的取向是随机的,它们处于相同的能量状态;当它们受到外磁场作用时,发生能级分裂,称为齐曼(Zee—man)分裂,能级分裂的大小与磁场强度成正比。此时,如果在垂直于磁场B的方向上施加频率为v的电磁波,当磁场强度和电磁波频率满足下式:
    hv=gβB (1)
    则样品中处于上下两能级的电子发生受激跃迁,其净结果是有一部分低能级中的电子吸收电磁波能量跃迁到高能级中。这就是电子顺磁共振现象。式(1)称为EPR共振条件式,式中h是普朗克常数,g称为g因子, 是波尔磁子。由受激跃迁产生的吸收信号经电子学系统处理可得到EPR吸收谱线,EPR谱呈现了谱线及其强度随磁场变化的关系。通常,现代EPR波谱仪记录的是吸收信号的一次微分线形。即一次微分谱线。

上一篇:无级变速器的工作原理
下一篇:液晶高压板的原理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