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入颗粒分析仪的结构原理是?

发布时间:2019-02-19 15:33

    通常,把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称为PM10,又称为可吸入颗粒物或飘尘。颗粒物的直径越小,进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


    10微米直径的颗粒物通常沉积在上呼吸道,5微米直径的可进入呼吸道的深部,2微米以下的可100%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可吸入颗粒物被人吸入后,会累积在呼吸系统中,引发许多疾病。


    可吸入颗粒分析仪的使用符合劳动行业标准《空气中粉尘浓度的光散射测定法》、卫生部标准《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测定方法-光散射法》。


    检测器外部空气进入吸引口,经迷宫式切割器除去粗大粒子,遮掉外部光线,进入检测器暗室。暗室内的平行光与受光部的视野成直角交叉构成灵敏区,粉尘通过灵敏区时;


    其90℃方向散射光透过狭缝射进光电倍增管转换成光电流,经光电流积分电路转换成与散射光成正比的单位时间内的脉冲数。


    因此记录单位时间内的脉冲数便可求出粉尘的相对质量浓度。可广泛应用于劳动卫生、工矿企业、公共场所以及环境监测部门粉尘浓度和大气飘尘的快速测定等方面。

上一篇:不锈钢风淋室系统的操作原理介绍
下一篇:冷干机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