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毛细管电泳色谱仪的介绍

发布时间:2018-03-15 15:49

  高效毛细管电泳色谱仪(CE)是以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以高压直流电场为驱动力,利用荷电粒子之间的淌度差异和分配系数差异进行分离。由于CE溶质区带的超小体积特性导致光程太短,圆柱形毛细管作为光学表面不够理想,对检测器灵敏度要求相当高。CE常用检测器有紫外检测器、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质谱检测器和电化学检测器等。

  一、紫外检测器:

  紫外检测器是基于物质对紫外吸收进行检测,是最成熟的检测器,在CE中应用最广。

  1、原理:

  入射紫外光通过样品时,被吸收的多少符合朗伯-比耳定律。

  检测点在毛细管的末端,检测点的毛细管的外涂层要烧掉。

  2、检测方法:

  (1)固定波长:

  光源为低紫外氘灯,用滤光片获得固定波长的光。

  (2)可变波长:

  光源为氘灯或钨灯,用单色器(棱镜或光栅)获得连续可调波长的光。

  (3)快速扫描:

  1)利用线性二极管阵列快速捕获紫外光。

  2)利用硅光电倍增管作快速扫描。

  3、特点:

  (1)通用性好,特别是对蛋白质的适用性很强。

  (2)灵敏度不足。

  4、提高灵敏度的方法:

  由于CE检测池的光路长度为毛细管内径,一般不超过100μm,小内径的毛细管限制了紫外检测器的灵敏度,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提高灵敏度。

  (1)优化测定波长:

  通过测定不同波长下的信噪比来选择测定波长,以提高灵敏度。

  (2)减少检测噪音:

  1)提高光源强度。

  2)采用聚焦和狭缝等减少背景光的影响。

  3)采用良好的信号放大系统。

  (3)扩展吸光光路长度:

  1)为了克服圆柱形毛细管表面引起的散射、失真等不利的光学特性和增加光路长度,可采用矩形、扁形、Z形和泡型等特殊毛细管。当然柱效会有所下降。

  2)对于普通毛细管,可采用轴向照射和多次反射来增加光路长度。

  ①轴向照射:将激光光束从毛细管末端沿管轴方向入射,在毛细管侧面进行检测。

  ②多次反射:在毛细管壁镀上银,分别开入射窗和出射窗。当入射光以特定角度入射后,在毛细管内反射30~40次后从出射窗口射出。

  二、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

  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采用激发光源使检测物质产生荧光进行检测。

  检测下限为10ˉ12~10ˉ10mol/L。

  三、质谱检测器:

  在CE-MS联用中,毛细管区带电泳最为常用。电子喷雾离子源可检测多种高质量的带电分子,从CE分离出来的分子经过接口后直接进入MS,是MS的离子源。

  检测下限为10ˉ9~10ˉ7mol/L,通用性好,可获得溶质的结构信息,但接口复杂。

  四、电化学检测器:

  电化学检测器可避免光学类检测器遇到的光程太短的问题,是CE中最灵敏的检测器之一。

  1、电导检测器:

  柱上电导检测是在毛细管壁上用激光钻两个孔,插上两根铂电极,再将孔封住进行检测。

  检测下限为10ˉ7~10ˉ5mol/L,通用性好,但需专门装置和毛细管处理。

  2、安培检测器:

  CE中微量样品可使库仑效率大大提高,可达40%以上,而在HPLC中很少超过10%。

  检测下限为10ˉ9~10ˉ8mol/L,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但仅适用于电活性物质的检测。

上一篇:气相色谱柱填充柱的制备
下一篇: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性能的评价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