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正确使用溶解氧测定仪?
发布时间:2025-11-26 09:34 溶解氧测定仪是用于测量水体中溶解氧浓度的仪器,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水产养殖、污水处理、锅炉给水控制等领域。其使用方法因传感器类型(膜覆盖电极法或光学荧光法)略有不同,但基本操作流程相似。那么,如何正确使用溶解氧测定仪?以下是通用且规范的使用步骤:
一、准备工作
1.检查仪器与配件
确认主机、探头(传感器)、校准液(如零氧液、饱和空气水)、电解液(电极法需用)、备用膜(电极法)等齐全。
检查探头是否清洁、无破损,光学探头荧光帽是否完好。
2.安装/更换传感器膜(仅限电极法)
若使用极谱式或原电池式电极,需定期更换透气膜和电解液:
取下旧膜,清洁阴极/阳极;
注入新鲜电解液(避免气泡);
安装新膜并拧紧,静置活化(通常30分钟以上)。
二、校准(关键步骤!)
方法一:两点校准(推荐)
零点校准:
将探头浸入无氧溶液(如亚硫酸钠溶液)或使用专用零氧液;
待读数稳定后,执行“零点校准”。
满量程校准(饱和空气校准):
将探头置于空气饱和的蒸馏水中(或在空气中轻轻晃动);
等待读数稳定(通常2–5分钟),执行“满量程校准”或“空气校准”。
方法二:单点校准(常用)
仅进行空气饱和水校准(适用于大多数现场快速测量):
在已知温度下,DO理论值可通过标准表查得(如25℃时为8.26 mg/L);
仪器自动根据温度补偿计算饱和值,用户只需确认环境为空气饱和状态。
三、测量操作
开机预热(部分电极法仪器需5–15分钟)。
将探头完全浸入待测水样,避免气泡附着在膜或荧光帽表面。
缓慢搅动水样(或使用带搅拌功能的探头),确保水体流动,避免局部耗氧导致读数偏低。
等待读数稳定(通常30秒–2分钟),记录结果(单位:mg/L或%饱和度)。
测量完毕后:
用去离子水冲洗探头;
电极法探头建议存放在湿润环境中(如保护帽内加少量电解液或湿海绵);
光学探头可干放,但避免阳光直射荧光帽。
四、注意事项
1.温度补偿:所有现代DO仪均自动温度补偿,但需确保温度传感器正常工作
2.流速影响:静止水体可能导致读数偏低,建议保持水流或手动搅动
3.膜污染/老化:电极法膜脏污会导致响应变慢,需定期清洁或更换
4.荧光帽寿命:光学探头荧光帽一般寿命1–2年,避免刮擦或接触有机溶剂
5.避免极端pH或化学物质:强酸、强碱、硫化物、氯气等可能损坏传感器
提示:首次使用或长时间未用后,务必校准!定期校准(如每天或每批次测量前)是保证数据准确的关键。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