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加快高精度测量仪器等产品研制 相关创新如何更顺利进行?
发布时间:2025/2/28 9:19:00近日,福建省在推动高精度测量仪器等领域的创新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为进一步提升这一领域的创新能力,福建省结合现有经验与政策支持,从多维度入手,旨在打造更具竞争力的高精度测量产业集群。以下是详细报道:
日前,福建省科学技术厅等四部门携手发布《福建省中试创新服务平台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25 - 2028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旨在推进福建中试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强化产业中试创新服务能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福建省的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行动计划》聚焦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机械装备、石油化工、纺织鞋服、生物医药、食品、冶金、新型电力装备这九大重点产业领域,如同绘制一幅精准的产业蓝图,指引着未来发展方向。其明确提出到2026年,省级认定支持中试服务平台达15个以上,共性技术平台达10个以上;到2028年,省级认定支持的中试服务平台增至30个以上,共性技术平台扩至20个以上,呈现出步步为营、稳步推进的发展态势。
相关创新如何更顺利进行?
在政策引导与顶层设计方面,福建省依托《福建省“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规划》等文件,明确提出将智能传感器、高精度仪器仪表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并为此配套了专项资金,以支持核心技术的攻关。同时,该省还继续落实《加强计量检测技术研究》等相关政策,针对微观量、动态量等复杂测量需求,组织了一系列技术攻关项目。为了构建更加高效的创新体系,福建省加强了发改、科技、经信等部门之间的协作,形成了“政产学研检”融合的创新模式。例如,省计量院通过技术许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间接经济效益已超过25亿元。
在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方面,福建省充分发挥嘉庚创新实验室、闽都创新实验室等高能级平台的作用,采用“责任专家制”打破课题组壁垒,推动了全链条研发。其中,嘉庚实验室的温盐深仪实现了核心部件100%国产化,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而闽都实验室则累计转化了170多项成果,带动企业新增产值超过200亿元。此外,福建省还积极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支持顺昌虹润等企业与院士团队合作,攻克传感器精度难题,并将成果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同时,鼓励利利普光电等企业开发高性价比的数字示波器,拓展世界市场。
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方面,福建省针对高端仪器依赖进口的现状,集中力量攻关材料、工艺等“卡脖子”环节。例如,借鉴嘉庚实验室微纳加工技术的经验,福建省提升了器件的国产化率。同时,该省还加强了计量标准建设,如完成了60兆牛顿力标准机的国家计量标准,填补了国内大力值计量的空白;并推广高精度校准工具,确保检测设备的数据准确性。
在优化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方面,福建省推动了科研项目从立项起就引入产业方和投资方,以缩短研发到应用的周期。例如,闽都实验室通过“产研双向奔赴”实现了技术的快速落地。此外,该省还依托34个在建国产仪器项目(如新罗众力仪器仪表项目),扩大产能并促进技术迭代;支持福光股份等企业引进超精密加工设备,提升光学仪器的竞争力。
在完善生态保障方面,福建省深化了“揭榜挂帅”等机制,吸引了大量高层次人才。例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团队为福建企业提供了远程技术指导;同时,该省还建设了无噪音实验室等尖端科研环境。此外,福建省还推动了“闽科检”省级科研仪器共享云平台的建设,开放检测、标准验证等服务,降低了中小企业的研发成本。
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的实施,福建省将进一步整合资源、突破瓶颈,为高精度测量仪器等领域的创新提供系统性的支撑。这不仅将助力福建省产业的升级与发展,还将为国家海洋安全、智能制造等战略需求提供有力的支持。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福建省在高精度测量仪器等领域的创新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